我的英文是玩出來的
1.書目資料:謝欽舜(2003):我的英文是玩出來的。台北市:海鴿文化。
2.主要內容:暢談英語教學的種種祕訣。
3.內容摘錄:
(1)怎樣當個好老師
a.研究老師的教學法—建構過程(p176)
學校老師上文法聽不懂,我想:這個老師講的文法我聽不懂,那我去聽聽別的老師講,看看可不可以聽懂。
結果我上了七個補習班。 看哪個老師講的我能懂。
並且開始分析他們的教法—為什麼這個老師講的我能聽懂?因為他能打開我的接收器,把他的頻率傳過來。
後來,我的英文一直是班上最高分,我還是保持補習的習慣,因為可以吸收老師們的教法,
觀察別的老師麼帶學生從不懂到懂的建構過程。
b.研究老師使用的課本--教學構思(p28)
在國中畢業的時候,教英文的呂桂蘭老師問我想要什麼畢業禮物,
我提出一個無厘頭的要求—把她國中三年來教我們所使用的課本送我。
沒想到我真的得到這份珍貴的畢業禮物。
而這份禮物讓我有機會研究呂老師在教課當中額外加入的個人註記,我能夠更深入了解她的教學構思。
c.檢討自己的教學法—攝影紀錄(p177)
我常用攝影機紀錄自己演講或上課的情形,事後可以反覆觀察檢討,發現需要再改進的地方。
d.歷程檔案的整理—系統條理(p32-33)
建立架構,條理分明的去了解、學習事務,以及將週邊的事物清楚的組織起來,是理所當然的事。
例如:我講過五百場演講,就保存下來五百個關於各場演講的紀錄。我除了二十坪大的房間,還有十坪的倉庫,
全都存放著自我從事英語教學以來的各種資料紀錄。
e.教學劇本的撰寫--教學責任(p106-107、p186)
老師教學要帶著好心情(情緒智商--EQ),想出好方法(創意智商--CQ)、營造好氣氛(歡樂智商--FQ), 讓一堂課變得精彩,讓教學有趣又有效。
老師要擅長寫教學劇本,知道怎樣幫學生做暖身,做練習,帶活動增進記憶,製造機會讓他們出來演戲,
什麼時候該穿插笑話,怎麼做最後的總複習等等。
我開始從事英語教學以來,有關課程進行的教案一直寫得很認真,因為我把它視為教學工作中責任的一部分。
f.充分的教學準備—過量準備(p138)
我在教學方面,還有一點讓人覺得瘋狂的地方,那就是在演講或上課之前,我總是充分準備,比較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過量的準備,
例如三小時的課,我多半會準備足夠講六小時課程內容的投影片、講義和道具。
學員們聽得過癮,欲罷不能,常會希望我另找時間,請我把其他部分教完。
在我的房間中,照慣例都有列排列整齊的大小旅行箱或輪袋(因為每天上課的內容準備起來就需要這麼大的箱子或袋子來裝)。
(2)教學點子集錦:
a.規畫教學的流程—三P原則(p180)
老師要限制自己講話的時間,要將上課時間作分配規畫:例如講解十分鐘,學生練習二十分鐘,出來表演十分鐘,
這樣學生才會真正學到老師所教的,這也就是三P原則(Presentation-講解,
Practice-練習,
Production-表演)。
b.創造學習的情境—吸引投入(p180)
引導學生以英文應答點名的方式,我並不先行解說「到」該講「here」,
人沒來是「not
here」,
而是直接開始點名,等第一個學生用中文應答後,才根據實際情境提一下,接下來的學生自然會如法炮製,
開始以「here」應答,碰巧點到有個人沒來,再說明「not
here」,並且刻意叫不在場的人,讓大家反覆練習。
c.簡化文法的教學—夠用就好(p156-159)
文法的教學,力求簡化,掌握普遍規則、夠用就好。不要鑽牛角尖,讓學生去學一大堆例外法則。
例如:文法一二三,一是主詞,二是動詞,三是受詞或補語,提醒學生老二最重要,沒有老二,句子就不成立。
且老二只能有一個,多了少了都不行,如果已有一個老二,則後來的老二就化須「化妝」,改成不定詞或是動名詞,轉為老三的角色才可以。
d.重覆累進的學習—少量多餐(p142-143)
天天學,每天分成好幾次十分鐘來學。上午十分鐘所學的,到了下午的十分鐘要再撥出五分鐘來複習上午的部分。
e.介紹中名的原則—原音呈現(p122)
跟老外介紹自己的中文名或中文地名時,可以採用原本正常的國語發音。不需要裝得洋腔洋調,或是照羅馬拼音來唸,那是沒必要的。
f.英語發音的捷徑—母語助記(p65-66)
在學習英語發音時,引用我們原來母語中相同的發音來幫助記憶,是個方便的捷徑。
例如:【I】開始學習時可以經由發閩南語【第一】的【一】來抓出【I】的正確發音法。【ε】的發音像閩南語【矮仔冬瓜】的【矮】等。
g.輸出比輸入重要--先講再調:(p57、p171)
先開口講出來,再去調整正確性,如果想等到完全想好再說,那就永遠也開不了口。透過講的過程,
來發現自己需要補強的部分(因為想到要講的多半就是自己日常生活表達上會用到的),
例如:想到說:「I go to school by
摩托車。」,發現自己不知道「摩托車」的英文,然後去查出來,更能加深印象,
生活上會用到的才容易記得牢,如果光是書本上應付考試的東西,卻一輩子都用不上,考過就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