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呆早期詩作選錄     2008.04.25陳仁和編輯

    

資料來源:趙同和(1992)。隱在狂風中的熱情:二呆澎湖散記,p102-108。臺北市:小報文化。

附錄:網路資源:二呆浮生掠影(可點選)

趙二呆先生,本名同和,江蘇鎮江人,1916-1995。1971年55歲退隱後,恣意於藝術創作,其遊於藝術近半個世紀。

舉凡水墨、書法、素描、西畫、篆刻 、雕塑、陶藝、版畫、攝影、詩文俱有可觀,尤 以水墨、陶藝最為人稱道。

1988年於澎湖蓋建「二呆藝館」,並且舉行「台 北,再見!十一個二呆回顧展」後隱居澎湖。

 1990年「二呆藝館」正式開館。

一  夜海岸的情懷


故國的老人

有絕不動搖的盼望,

天涯的遊子

有絕不動搖的信念;

老人望著海的這方,

我惦念著海的那邊。

 

 

誰了解我們的心情和意志,

每個黃昏我們痴立在海灘;

岩石是永遠不移的意志,

海浪可比作心情的激盪;

細沙是數不盡的情意,

晚霞燒著兩岸的愁腸。

 

 



盼望炙人的炎日早點沒落,

好讓清靜的夜晚來臨海上;

藍天是最美麗的信箋,

星兒點點為我寫出,

我們都能讀懂的書函;

深沈的海也通上靈性;

一聲聲地為我們傳遞,

我們所要傾訴的心響。

 

 

其二  陋屋

請勿對著我這座陋屋發笑;

我看這是幅印象派的素描;

何必只論它外形的長短,

所要求的是內在的協調;

況且整齊刻畫是過時代的建築,

殘缺欹斜才是今日藝術的創作。

關關開開顯得真是蠢愚,

無窗無戶進出多麼自如;

清溪群山可以當作圍牆,

綠野叢樹就是我的庭院。
 

誰願住那牢籠似的所謂華廈。

我卻愛這被譏笑的陋屋之家。

你們費盡心力追求春秋美景,

它們卻自動來到我的門庭;

你們到處尋找夏天的涼風,

它卻在我的壁間來去從容;

寒冷逼得你們關上窗戶悶得發昏,

它卻來到寒舍聊天使我頭腦清醒。

 

 

每天早晨才睜開朦朧的睡眼,

宇宙萬物已侍臣般列在兩旁;

無需要走出門去換換空氣。

屋內已有足夠的新鮮陽光。

更可愛的是那風雨之夜,

你們都在感到寂寞淒涼,

風雨佳客都來到我處拜訪,

合奏著那最新穎的樂章,

我靜靜諦聽欣賞,

竟忘了還是人間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