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會通過 閩南語教學 採台羅拼音
資料來源:2006.09.30自由時報〔記者申慧媛/台北報導〕
內容摘錄:
1.定案:採用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廷宕多年的閩南語教學拼音系統昨天(2006.09.29)定案,
國語會委員共27人,昨天出席18人,其中2人未表達意見,
其他均舉手通過採行「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作為閩南語教學的建議方案;
最快九十六學年出版部編本閩南語教材,
全國中小學將全面採行此拼音系統進行教學。
2.來源:TLPA+教會羅馬拼音
目前閩南語教學大致有教會羅馬、台灣閩南語及通用拼音等三大主要拼音系統,
國語會委員之一的台中教育大學台語所主任洪惟仁解釋,
台羅拼音系統是根據教育部於一九八七年所公布的
「台灣閩南語系統」(即俗稱TLPA妥魯巴)為主,
結合在台灣流傳使用了一百多年的教會羅馬拼音而成;
3.好處:保留閩南語音特色
小朋友以台羅拼音系統去學閩南語最大好處,
在於能保留閩南語音特色,不會失去閩南語的原聲原調。
他舉例說,閩南語的「我」,台羅拼為「gua」,
而華語注音拼成「ua」,通用拼成「ghua」都不太通;
所以考慮各方因素,使用台羅拼音系統,最能學好閩南語正確發音。
附錄1:「通用」破壞台語的語音特色
資料來源:打破「通用」迷思,成全母語教育(可點選)
作者:李勤岸-世界台灣母語聯盟總召集人,前哈佛大學台語教授,現任教於台師大台文所
台語教學如果使用通用音標,台灣人的下一代如果使用這種完全不合乎語言學原理,這種外行人製造出來的拼音符號來教母語,我們下一代將會學錯母語!通用音標千萬「呣通用」,理由很簡單:一、發明通用音標的人並沒有受過嚴謹的語言學訓練,並非專業的語言學家。我們真的要把下一代人的母語教育,把下一代人的語言前途交給他們嗎?二、台語語音有六大特色(features),通用音標全然將之破壞迨盡。一套好的音標應該有辦法表現出該語言之語音特色,但是發明通用音標的人由於缺乏語音學(phonetics)知識,沒有能力分辨台語之語音特色,竟然任意使用一個符號來標記一個語音,而破壞整個台語語音的完整系統性。如果台語語音的六大特色能掌握住,學習標準之台語極其容易,台語教學若從這六大語音特色著手,自然事半功倍;反之,若把這個語音特色破壞掉,要學好這個語言其困難可想而知。
台語的六個語音特色是什麼﹖
1.送氣音(aspiration):
台灣羅馬拼音正確以〔h〕標示送氣音,因此子音中的塞音(stop)均是成雙入對,只要抓住送氣的特色,學四個子音就會八個子音,但通用音標卻把它破壞掉,於是八個子音就得一個一個去學,一個一個去死記。
2.清濁分明(voiceless vs voiced):
台語與英語一樣是清濁分明的語言,有一個清音(voiceless)通常便有一音位相同的對口濁音(voiced)。這個系統通用音標把它破壞了,竟然使用世界通用為濁音的字母b,d,g去標清音,於是乎台語變成清濁不分。清濁不分的結果, 去學英語便是所有詞尾的清音都會變成濁音,我們的下一代講英語就會語音渾濁不清,腔調很重,學不好英語。
3.鼻母音(nasal vowels):
台語和法語一樣有鼻母語。台語和法語的鼻母音是主要元音(major vowels),不是像其它的語言(如英語)只是鼻化的母音(nasalized vowels)。因此台語和法語一向被認為是相當性感(sexy)的語言。可惜通用音標也破壞它,不再用鼻音符號來標示,而是在字尾重複字母,這種做法實在幼稚可笑。
4.入聲 (abrupt tones/ unreleased final stops):
主張通用音標的人竟然講「台語的『短低(鴨)調等於華語輕聲 (施炳華 2003:61)。其實台語的喉塞入聲 (glottal stop) 與華語的輕聲 (neutral tone)是完全不同調質的東西,台語的入聲是重要的音素 (phonemic),華語的輕聲是不重要的中立調,而且不是固定的聲調。為圖教學方便,通用音標竟然要犧牲台語極有特色,又有分辨意義 (phonemic) 的入聲去通華語?
5.聲調(tones):
台語和其他漢語、泰語及大多數非洲的語言一樣是一種聲調語言(tone language)。通用音標固然有標示音調,但卻另外標新立異,聲稱「舊台語8聲,可能有誤」,所以放棄傳統8個音調的說法,創造「新台語」只有六個聲調,而且不按照傳統標記之順序,打亂傳統順序,重新來過。如此一來,學習「新台語」的 人,以後看所有的台語文獻將被這些聲調數字搞得滿頭霧水,頭痛不已。
6.變調(tone sandhi):
台語之變調雖然複雜但非常規律,而且只要是母語是台語的人,天生下來腦中就有這些規律,不用學就會的。用變調規律來教,只是讓其「知其所以然」而已。沒有現代語言學知識的人,動輒以變調太難為由,要求只標變調後的聲調,而不標本調。他們不知道變調後的所謂「自然聲調」,其實只是語音的表層(surface structure),而非深層的citation form(本型)。標記本型才是正確的標記法。變調後的表層聲調只存在腦中的短暫記憶,而非citation form的長期記憶。如果只記變調,腦部受損或年老後,只能記住深層的長期記憶,短暫記憶會全部丟失, 屆時他所說的台語將無人可以理解。
附錄2:整合台語拼音的建議
資料來源:台灣日報/2006/3/22林央敏詩人(「毋通嫌台灣」的作者)
戰後台語文學運動以來,出現許多關於台語拼音的構想和爭議,就單指做為注音符號系統這一事,其爭論自1991年起正式浮上檯面,然後日趨激烈,以致各方「水火交熔卻不溶」,而傷害台語運動良多。十多年前我曾建議民間休兵,共同努力爭取實施母語教育,待政府解決爭議後,大家可改以政府公布的標準方案來拼記,然後筆者便不再參與台語書寫與拼音方案的爭論和主張。然而十五年過去,紛爭依舊,唯稍可稱道的是原本互鬥最烈的「教羅」與「TLPA」兩派已整合為「台羅」,現在就只剩「通用」及「台羅」兩套要擇一、整合或並存的問題了。
日前(2006.03.18)教育部為集思廣益,舉辦「閩南語音標相關事宜座談會」,特增邀國推會以外的專家學者參與,筆者首次出席,並目睹紛爭之火由民間燒入官堂的傳聞為真,再聞杜正勝部長臨走前對音標紛爭不止的沉痛感慨--「我也只能儘量做,如果真的做不了,也只好看著台語自生自滅。」(憑記憶所記)--而頓覺悽然。我想茲事體大,不只關係台語教育的成效,還關係台灣文學、文化的發展,甚至是語言、族群的存亡,宜再接再厲的溝通協調。當天由於出席者多達三十多人,限於時間,未能暢言,乃藉此補充一些意見,供教育部及爭執的雙方參考。
我認為推銷自己或反對別人的方案,應從大處看,著重大原則來論優劣,所謂大處或大原則即是杜正勝部長曾經揭櫫的台語羅馬拼音要「易教易學為原則,從學習者角度出發,避免學術性爭議」,然而也許是與會者專家學者多,座談常陷在學術爭論中而各說各話,甚至不少吹毛求疵式的說法,比如通用拼音標榜比台羅拼音更通英語發音(注一),較不會干擾兒童學習英語,還能順風使船靠學童已有的英語經驗較易學會台語拼音,但台羅人士舉stop等sp-,st-,sk-結合開頭的單字及少數特例來反證通用拼音其實不通英語,並暗示學通用拼音還可能讓學童把stop誤讀做「sㄊop」,否則就要改英文做「sdop」。殊不知這說法恰好證明「通用」比「台羅」更通英語,因為英文的ptk發音如「通用」的字比如「台羅」的字多約九倍,發音如「台羅」者是屬少數,否則ptk也就不會唸做「ㄆ一ㄊ一ㄎㄝ」,而是唸做ㄅ一ㄉ一ㄍㄝ」了,如果台羅人士所稱的誤讀邏輯可以成立,那學「台羅」的人豈不是會把top誤讀成「ㄉop」、把key誤讀成「ㄍey」?誤讀程度會比學「通用」更嚴重。其它台羅人士所舉「tea,Taipei,Thailand」等字的由來拼法以證「通用」對字母的安排不好或不確、稱「通用」通漢語拼音,較缺乏主體性或本土性、稱「教羅」是傳統、稱「通用」是「迷思」......等許多說法其實都不能成立,甚至還會直接證明「台羅」自己不符時代潮流、更缺乏主體性。這些說法都無關追求台語拼音能「易教易學、易用易寫」的宏旨,就不詳論了。
拼音方案是語言的工具性符號,其實沒有學術上對錯問題,所別者只因著眼點不同而有設計上的差異,若再繼續學術爭論將沒完沒了,眾學者也知「通用」與「台羅」的基本差異處是兩套構成互相矛盾的系統,幾乎不可能調合,所以我希望兩派可互相尊重,讓教育部訂為並存採行的「一套兩式」(同一套羅馬字母的兩式)台語拼音方案。
若真非得整合成一式的話,也先讓兩式並存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建議教育部擬個可以公平實驗的方法,讓兩式得以同時在未曾學過任何台語羅馬拼音的部份學童身上教學,再調查受教者的學習成果和對兩式的接受度。也可規定所有台語初學教本必須標注兩式,並且兩式都教,再讓教師依學生的接受度選擇其一。甚至也可針對兩式的主要矛盾處(即ptk發音的歧異)製成最簡單的問卷向民眾和學童進行調查,比如問卷上列出ptk三個字母和ㄅ∼ㄎ等十個注音符號(「通用」與「台羅」的設計皆包含在其中),然後隨機在各縣市街頭、鄉間以及中小學校,讓民眾、老師和學生分別將字母與注音只能一對一的「連連看」,再統計數百∼數千份的結果,如此必能得到一個最客觀的數據,來支持杜部長「呼籲各派學者以百萬學子的母語學習為先,不要再堅持學派的分別,須以易學易教為原則,儘速整合出最適合教學的拼音系統」的期望。
注1.以字母ptk為例,通用做ㄆㄊㄎ子音用,台羅做ㄅㄉㄍ子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