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國雄老師橫礁潮間帶解說影帶摘要
錄影及摘要整理:王元圳師
洪師解說示範:2008.03.19 王師錄影摘要:2008.03.27
1.環境介紹:
解說地點位於跨海大橋以東,北方有航標(警示漁船航行時要注意) ,南邊有小山坡。
潮間帶的定義: 平均高潮線到平均低潮線之間,亞潮帶: 平均低潮線到水深五公尺處(或說十~二十公尺) 。
2.地形介紹:
從合界的沙灘,瓦硐的泥沙地,到橫礁的岩岸。
傳統上西嶼頭指的是外垵,橫礁是尾,和現在一般人的想法剛好相反。
3.生態的介紹:
搬石頭要恢復原狀,並要避免被牡蠣割傷,捉螃蟹要從後緣捉,以食指頂住 背部。
南流(水向南流)是退潮,凅流(水向北流)是漲潮。
南方水流出口在內垵和風櫃之間,北方水流出口在中屯島兩側和跨海大橋下。
4.潮池生物介紹:
藻類:
從平均高潮線到平均低潮線之間,依序為綠藻、褐藻、紅藻。
藻類不是植物,沒有根、莖、葉(看到的是假根和假葉)。
石蓴為片狀,放水面上會攤開,以前常用來餵豬。
滸苔為絲狀,可用來當釣臭肚魚的餌。
團扇藻屬於褐藻,有大小二種。
螺類:
松螺、笠螺、花青螺,分辨可看螺頂位置或腹部的環帶。
燒酒螺(海蜷) 、黑瘤海蜷、草席鐘螺、珠螺(大頭螺) 、海舟蜑螺(薄痂仔) 、褐線峨螺(流涎螺、甜螺) 。
螺類大量採捕後有小型化的趨勢,
螺類的口蓋可分為石灰質(大頭螺)、膜質(流涎螺)。
寶螺類因為有外套膜會清除藻類,所以外表很漂亮,
海星會吃螺類,黃寶螺(黃豬媽)在夏朝時當作貨幣。
珊瑚礁
統稱(蒼) ,是海洋的熱帶雨林,垂直分布的特性可以讓生物多樣化。
附著石頭上: 這類生物會加大底部、圓形的背部、加大吸力,防止被浪打掉。
如黑齒牡蠣(石蚵) 、大駝石鼈(可燉土豆)、藤壺(吸附船身的是鵝頸藤壺) 。
其他類:
九萬(蝦虎)可用細竹綁寄居蟹釣,油炸後配地瓜籤。
太平洋長臂蝦(九萬蝦仔)可代替蝦子入菜。
瓷蟹常在礫石區看到,會斷腳逃生。
織錦芋螺有致命性的毒,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