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西先人留傳治病秘技 至今留傳頗具療效
資料來源:2009.12.14澎湖時報(記者宋國正報導)
四面臨海的澎湖地區,早期因醫學不發達,村民罹患各種疾病,皆仰賴先人留傳下來的民俗療法治療病痛。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各大醫院紛紛掘起,祖先留傳下來的治病秘技逐年式微,但在本縣湖西縣的許家、鼎灣、林投、尖山、北寮、西溪、城北等聚落,至今仍流傳先人留下來的民俗療法,相傳頗具療法。
據許家村耆法的說法是,以前的湖西的許多村莊內都曾有「簿仔冊」,當村民身體不舒服或覺得犯沖時,都會在問卜後對照簿仔冊上的說明服藥。據說相當靈驗,但是現在已經不多見了。隨著交通的便捷、醫療的普遍,下述的一些民俗療法也漸漸失去往日的市場。
許家村民生病時,會請許府真君開藥方,神明有時會指示病患拿些符水及香灰,和藥水一塊煎煮服用。
鼎灣村開帝殿的開天仙帝每月會降壇開藥草單,身體有恙的村民可依問卜的結果,自己到村子四周找藥草治病。由於神明會鑑定找到的是否所開的藥草,因此村民並不怕找錯藥。鼎灣村民對於治「飛蛇」(指皰疹)有一套特別的方法。首先要編一條草蛇,並請專人唸咒語,接著拿刀將草蛇斬斷,就可治好皰疹,直到今日,村民還是非常相信這種偏方的療效。另外,身上長瘡時,只要拿石斑魚的尾巴貼在瘡上,不久後就可以痊癒了。
林投村有兩種偏方,一種是降肝火用的,稱為「全膽」,另一種是聽說可以治療結石的「化石草」。
在尖山的顯濟殿中有兩種簿仔冊,一種是男科藥籤(有兩本),一種是女科藥籤簿(也是兩本),裡面分別記載男、女生病時所用的藥方。
北寮村保安宮內的牆璧上,貼有許多金紙,上面寫有許多偏方,大部分都是中藥的藥方,供患病者照方抓藥來治病。
西溪村北極殿會客室的牆璧上,貼有一張藥方,專治糖尿病、尿酸和腎臟病,上面署名葯慧法師所提供(當地村民說他是台北人)。其方法是將木瓜切頭,去子(木瓜肉不可去掉),再將茶葉放置在瓜腹中(熟茶、青茶都可以),倒入100度的熱水,蓋上切下的木瓜頭,約四十分鐘後打開飲用,有一煮de(粟)的偏方可以治感冒和發燒。以前西溪還有種植de和蘆黍(高粱),其中所謂的de,不管是單仔或軟仔都可以拿來烹煮,專治發燒和感冒。
據說城北村村民生病發燒時,會將「林投樹蕊」擣碎成汁,再以紗布過濾後飲用。身體忽於忽熱時,則將「乳仔草」(大、小飛陽草)擣碎,用布包裹,敷在手腕上,便可減輕症狀,前村長林清波仍保有許多以前留傳下來的簿仔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