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胃幽門桿菌與消化性潰瘍之問答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康寧醫院資訊網  

http://www.knh.org.tw/keephealth/消化性潰瘍3.htm

http://www.knh.org.tw/keephealth/消化性潰瘍1.htm

更多資訊:goole搜尋網:幽門桿菌

內科部   主任肝膽腸胃科 何愛生醫師

甚麼是消化性潰瘍?會有什麼併發症?

:消化性潰瘍就是胃腸道內壁黏膜組織嚴重的受損深及黏膜肌層,如果發生在十二指腸,就叫做十二指腸潰瘍;發生在胃,就叫做胃潰瘍。雖然尚有食道及小腸的潰瘍,但仍以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發生頻率最高,如果沒有妥善的治療,就會進一步形成併發症,包括胃腸道出血、內壁穿孔,或胃腸阻塞等。

為何會發生消化性潰瘍?臺灣地區的患者有多少呢?

:消化性潰瘍發生的原因非常多,包括了遺傳(如血型、血中胃蛋白元之濃度等)、生活習慣不佳(如抽煙、酗酒、刺激性食物)、緊張、壓力或胃黏膜再生能力不足等,但最重要來自胃酸分泌失調造成的組織破壞及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即所謂的 "leaking roof"──屋漏偏逢連夜雨之理論。而根據統計,在臺灣地區大約有十分之一的比例人口數會發生消化性潰瘍,可以說是發生率極高的一種疾病。

如何確知您本身已經有消化性潰瘍的情形?

:最好的方法當然是找胃腸科醫師為您診斷,然而也可以藉由一些生理上的警訊來提醒自己是否已有消化性潰瘍的徵兆。臨床上仔細地以症狀學及病史來判斷潰瘍之存在與否其準確性可達60∼70%以上。如饑餓或半夜時上腹部感到灼熱疼痛,並且服用一般的胃藥或吃東西後半小時內即可解除不適,這就可能是消化性潰瘍的症狀。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時潰瘍患者並不覺得疼痛,只是較易有饑餓感或不舒服,或吃東西後較容易吐及腹脹等,其實潰瘍已在損害您的健康了,一旦發現解黑便或貧血致昏倒時就有可能危及生命。因此要確知您本身是否罹患消化性潰瘍,應經由醫師安排以胃鏡或上消化道X-光檢查來確定診斷。

潰瘍一般的治療方式為何?

:早期沒有藥物可供使用時,嚴重的潰瘍部位須賴外科手術處理。現在則有多種藥物可幫助潰瘍部位癒合,包括了制酸劑、H2拮抗劑、質子幫浦抑制劑等,但對目前消化性潰瘍的高復發率仍然無法克服。所幸目前已經有新一代的幽門螺旋桿菌根除療法,它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徹底的解除消化性潰瘍復發的困擾;也正因此革命的研究與發現,在近廿年全世界醫界傾全力投入幽門桿菌在基礎、生物、分子生物、臨床診斷、治療各方面的積極研究,得以奠定現今診斷與治療的標準模式。

何謂「三合療法」?其根除幽螺旋桿菌的效果如何呢?

:「三合療法」即使用質子幫浦抑制劑加上開羅理黴素(Clarithromycin),再併用一種抗生素,即為「三合療法」。在亞太地區的腸胃科醫師專家針對地區的民族性、經濟水準、飲食習慣等特性,建議上述的「三合療法」,其優點是治療時間短,且臨床上可達90%以上的根除率。其使用方法為:標準劑量的質子幫浦抑制劑,加上500毫克的開羅理黴素,再加上1000毫克的Amoxicillin或500毫克的Metronidazole,每一種藥物皆每日服用二次,連續服用一週,即可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有效降低消化性潰瘍的復發。順帶一提幽門螺旋桿菌被根除後的附帶優點是,它將可消除困擾您多年的口臭呢!(NH3即阿莫尼亞不再被分解出來了!)而在何醫師多年研究幽菌的心得中,更建議病患終身相處之配偶最好也作幽菌的診療,以避免一方治癒後又因配偶在帶菌狀況下又再度感染!

如何確知感染自己的幽門螺旋桿菌已被藥物根除了?

:目前醫界常使用的方法是在治療結束四∼六週後,以內視鏡採樣培養、組織切片檢查、或以碳-13尿素呼氣測定方法來確定幽門螺旋桿菌的存在與否,藉以評估菌種根除的狀況。然而只要按醫師、藥師指示服藥,通常都會有極佳的治療效果。

完成幽門螺旋桿菌根除療法後,潰瘍就一定不會再復發了嗎?

:在幽門螺旋桿菌發現前後的臨床分析來看,若只用傳統之H2拮抗劑或質子幫浦抑制劑來治療潰瘍的話,在停藥之後其潰瘍之每年復發率為80%,兩年復發率為100%,若使用三合療法,則年復發率降至20%以下。基本上超過九成的民眾在完成根除療法後,導致消化性潰瘍的起始因子已被消除了。只要潰瘍的組織部位癒合了,就比較不會再有復發的情形出現。但仍要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此才能永久確保胃腸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