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網路訊息:GAIS查詢刮痧(可點選)
內容摘錄:
1.中暑分為兩種:
(1)乾中暑:
由於排汗失調,造成體溫升高、皮膚乾燥、脈搏變快、頭痛、想吐等症狀,
小孩、年紀較大的長輩、糖尿病患者、或是體力較虛弱的人容易發生乾中暑。
(2)濕中暑:
是因為水分大量流失,未能即時補充水分,造成手腳冰冷、虛脫等症狀。
2.症狀:
當你出現流汗多、手腳冰冷、沒有食慾、口乾舌躁、站不穩、容易疲累等症狀,就表示你快中暑了;
嚴重的中暑症狀,如皮膚乾燥、體溫上升到三十九度、脈搏變快、頭痛、頭暈、想吐,甚至暈眩休克。
(4)處理方法:
a.快中暑時:
盡快離開熱的環境、多補充水分、讓身體自然散熱。
b.己中暑但清醒:
如果你已經中暑但意識還算清楚,請先到陰涼處躺下、將頭部放低,
並鬆開衣服輕鬆呼吸,緊接著你得補充水分或運動飲料,
並以冷毛巾或酒精擦拭身體,幫助身體散熱降溫;
適度的按摩也能夠舒緩中暑的不適。
c.己中暑但不清醒:
中暑而昏倒或有意識不清的昏迷情形,就該到醫院求診,
但在送醫的途中記得仍要持續幫身體散熱降溫的動作。
d.長輩對付中暑的方法--刮痧:
(a)刮痧:
「痧」是一種身體內部有疾病、在身體的外部皮膚表現出來的方式,
刮痧就是藉著物理方式,將這些不舒服刮出來。
(b)不宜刮痧者: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用刮痧來紓解中暑的症狀,只有意識清醒的人才適合。
體質虛弱、過度疲勞、皮膚易過敏、表皮上有傷口的人則應避免。
如果你剛吃飽、或是肚子很餓,刮痧也可能讓你更不舒服。
(c)用具及方法:
選擇刮痧棒或是一隻好握、圓滑些的湯瓢,
在頸部、肩膀與背部先塗上一些嬰兒油或萬金油等介質,
順著頸部由上往下慢慢的刮。
(d)原則:
由上往下的原則,不要來回刮、並避開傷口、骨頭的位置,就可以達到刮痧的效果。
不一定要刮多久時間才有效,只要皮膚表面出現暗紅色,就表示刮痧已經出現效果了。
(e)注意事項:
刮痧後,避免吹風、流汗、食用酸辣油膩的食物,並且要多補充水分。
刮痧應以一天一次為限,
易出痧者,應等皮膚表面紅色褪後,再進行第二次刮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