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全書簡介
資料來源:台灣大百科全書網站(可點選)
一、分類檢索(可點選)
01 | 歷史 | 02 | 地理 | 03 | 宗教 | 04 | 民俗 | 05 | 文學 |
06 | 美術 | 07 | 設計 | 08 | 工藝 | 09 | 建築 | 10 | 文化資產 |
11 | 戲劇 | 12 | 舞蹈 | 13 | 電影 | 14 | 音樂 | 15 | 地質學 |
16 | 大氣科學 | 17 | 海洋學 | 18 | 地球物理學 | 19 | 水文科學 | 20 | 天文太空科學 |
21 | 政治學 | 22 | 經濟學 | 23 | 旅遊 | 24 | 觀光 | 25 | 工程技術 |
26 | 教育 | 27 | 醫學 | 28 | 傳播 | 29 | 出版 | 30 | 數學 |
31 | 物理 | 32 | 化學 | 33 | 統計學 | 34 | 資訊科學 | 35 | 生物學 |
36 | 民族學 | 37 | 社會學 |
三、簡述與版本
(一)簡述:
(1)文建會於94年建置「臺灣大百科全書」網站。
(2)95年起,將大百科區隔為web 2.0的「大眾版」和「專業版」。
(3)96年4月,改版為大眾版,開放網友編輯、撰寫詞條。另進行「專業版」編纂。
(4)未來將以「永續整合」的策略,達成現階段臺灣知識成就的總體呈現。
(二)版本:
改版的「臺灣大百科全書」網站整合「專業版」的線上服務及「大眾版」網路參與的平台。
(1)專業版讓民眾參與討論或提供資料等,詞條與圖表內容無法增刪與下載。
(2)大眾版係參考維基百科營運操作模式,以網路參與為主,提供民眾上網撰寫詞條。
四、精神與特色
(一)多元參與 共建共享:
臺灣大百科全書網站是開放全民參與,深化每位國民對臺灣知識的認知。
(二)相關詞條
系統連結:
每個詞條可透過超連結,在站內做廣度及深度的搜尋,是臺灣百科及相關資料的知識系統。
(三)自學教材 免費取得:
(1)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供教師教學或民眾自學,其效果等同於編好幾套教科書,或請很多老師,開無數教學課程。
(2)內容免費、平等的提供給全體民眾使用,對於山區、離島等偏遠地區的民眾,在消除城鄉之間,甚至貧富之間的知識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