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育才國小:永續校園正在逐步實現
資料來源:綠色學校
http://www.greenschool.org.tw/node/16806
附錄:
1.育才國小網站 http://www.ytps.ilc.edu.tw/
2.珍珠滿力社區資源口袋書 http://www.greenschool.org.tw/org/994h http://www.digarts.com.tw/comm/index.asp
3.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校園花圃、植草磚及階沿植物多元生態調查及研究 http://www.ytps.ilc.edu.tw/nation_green/nation_self/green3_6/doc/green3_6c.doc
4.羅東鎮屋頂植物生態調查及研究 http://140.111.147.1/nation_green/nation_self/green3_6/doc/green3_6b.doc
5.環境教育融入戶外教學之協同行動研究 http://www.greenschool.org.tw/node/15970
面對時代潮流及教育多元化的需求,承續前人校園改建成果的行政團隊,不斷思索著各種可長可久的育才計畫。93年4月,育才國小有機會接觸到教育部永續校園局部改善計畫,這項可以依照各校實際需求,量身訂作最適當的教育內涵,與育才當下的需求不謀而合,「永續校園」的願景,也成為劉文勝與伙伴們這些年齊心戮力的新目標。校園硬體方面的改建,總務主任陳鎮華是育才風貌煥然一新的主要推手;而教導主任吳文成.蘇志雄更是串聯建築硬體與教學軟體的本位課程規劃者,為孩子提供最有創意的學習內容。各種局部改善計畫這幾年持續進行著,也不斷為育才國小的特色景觀加分。
1.多層次生態綠化廊道:
包括蜜源植栽教學區、球場設圍籬攀爬網、榕樹廣場及樹穴坐臺、綠色石階步道、霹荔綠牆、人工濕地再綠化、廊邊綠美化等,使整個校園更立體,也更富有多原生態教育效益。
2.水城牆:
將原有大操場周邊緊鄰馬路之排水溝其中一段,靠操場側邊的水泥砌石溝岸改造為水生植物教學區,栽植本地的水生植物。岸邊以斜坡方式使用石頭自然堆砌,營造自然孔隙的生物棲息環境,以供植物生長及水、陸生動物棲息,希望引來更多物種,繁延其間。
3.隔音板彈性隔間:
於各班教室間設置活動隔間板,降低各班間聲音干擾。於天窗下方設置反射板,將直射的光源改為間接光源,改善太陽直射教室的困擾,降低夏天室內溫度;並改善吊扇因直接光源而產生的眩光問題,避免影響學生視力。
4.大樹旅館:
設置多階式的木製平臺,規劃生態及休閒主題區:如昆蟲養殖、鳥屋放置、老樹守護、植物群落、閱讀談心區…等,設置說明標示牌,同時具有教育與休閒之功能。
5.太陽光電板發電計畫:
於行政大樓及中興堂東南方屋頂設置發電量2仟瓦大小的光電板組,主要為供教學示範用。
6.圖書館散熱降溫工程:
將樓頂之氣窗改為電動窗,管線接至室內,讓屋頂之熱氣可以自然散除。將現有中低層窗戶固定架設方式,改為可開啟及調整角度的氣窗,配合部分的斜式通氣窗,以自然流動排流熱氣方式處理。
7.悅讀花臺:
整合原有舊桌椅木製材料,輔以健康木質素材,用以建置平臺桌椅與花架等閱讀場域。種植藤類植物,營造舒適環境,構成一多層次生態環境。架設解說板面,展示並傳達各空中視野之鄉土文化與生態訊息。以原走廊輔以木製地面與立體閱讀空間的營造,將它規劃為圖書館延伸出去的功能範圍,如說故事角落、展演舞臺等。
8.校園步遊系統:
結合原有之校園綠色生活地圖,設立相關必要性的展示牌、桌椅等教學道具,分成歷史人文與自然生態兩種展示資訊。設計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手冊,提升社區與學校教育效益。
9.廚房污水處理系統:
於廚房旁之空地設置一油水分離槽,以曲折方式處理油水分離的手續。處理完之水,經水質檢測合格後,排到生態草渠溼地進行第二步的自然淨化,再排到水溝之中。設立紅磚鋪面生態觀察區與系統解說牌,以利教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