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教育融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
各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之建議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八月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語文(國語文)學習領域」綱要修訂草案融入海洋能力指標之分析
學科 |
綱要內容 |
融入之海洋能力指標 |
課程綱要融入之說明或建議 |
備註 |
國語文
|
(五)實施要點 1.教材編選原則 (3)編選教材範文時:A.所選用之教材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及當代議題(如海洋、生態、性別、族群等),依照文字深淺、題材性質、不同文類(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並兼顧各種文章表述方式(如敘述、描寫、抒情、說明、議論等),以單元或主題方式作有系統之編排。 |
已指出教材編選應納入「海洋」議題之教材。 |
已作整體融入「海洋」議題教材之說明。
|
|
3.說話能力 C-1-1-1-1能清楚明白的口述一件事情。 C-1-1-3-8能清楚說出自己的意思。 C-1-3能生動活潑敘述故事。 C-1-4能把握說話主題。 |
3-1-1分享聆聽海洋故事的心得。 |
1.海洋能力指標3-1-1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採能力指標加註或於往後發展之能力指標補充說明方式,納入此海洋能力指標的主要內涵。 2.海洋能力指標3-1-1亦同時融入生活課程之「(三)表現與運用--3-1 嘗試運用各種生活素材,表現自己的感受與想法。」,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
3-3-7蒐集並分享海洋探險家的事蹟。 |
1.海洋能力指標3-3-7與左列教材綱要內容有關,已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採能力指標加註或於往後發展之能力指標補充說明方式,納入此海洋能力指標的主要內涵。 2.海洋能力指標3-3-7亦同時融入「5.閱讀能力E-2-8能共同討論閱讀的內容,並分享心得及E-2-11能喜愛閱讀課外讀物,主動擴展閱讀視野。」,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5.閱讀能力 E-1-2-1-1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文章的大意。 E-1-4-2-2能和別人分享閱讀的心得。 |
3-1-2分享閱讀海洋故事的心得。 |
1.海洋能力指標3-1-2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採能力指標加註或於往後發展之能力指標補充說明方式,納入此海洋能力指標的主要內涵。 2.海洋能力指標3-1-2亦同時融入生活課程之「(三)表現與運用--3-1 嘗試運用各種生活素材,表現自己的感受與想法。」,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
3-3-5廣泛閱讀以海洋為素材之文學作品。 |
海洋能力指標3-3-5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採能力指標加註或於往後發展之能力指標補充說明方式,納入此海洋能力指標的主要內涵。 |
|
|
E-2-4-2-2能讀出文章的抑揚頓挫與文章感情。
|
3-2-3感受海洋文學作品中的意涵。
|
海洋能力指標3-2-3與左列教材綱要內容有關,已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採能力指標加註或於往後發展之能力指標補充說明方式,納入此海洋能力指標的主要內涵。 |
|
|
E-4-5-6-4 能喜愛閱讀海洋、生態、性別、族群等具有當代議題內涵的文學作品。 |
3-4-3聆聽、閱讀、欣賞各式以海洋為主題之文學作品,瞭解臺灣海洋文學的內涵與特色。
|
1.左列語文領域能力指標E-4-5-6-4已融入海洋能力指標3-4-3。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 2.海洋能力指標3-4-3亦同時融入「5.閱讀能力之E-3-8-5-2」,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6.寫作能力
F-2-10-2-1能在寫作中,發揮豐富的想像力。 |
3-3-6在寫作中藉由觀察欣賞海洋的變化,激發想像力及創造力。
|
海洋能力指標3-3-6與左列教材綱要內容有關,已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採能力指標加註或於往後發展之能力指標補充說明方式,納入此海洋能力指標的主要內涵。 |
|
|
F-4-8-3-1 能主動創作,並發表自己的作品。
|
3-4-4嘗試以海洋為素材,並利用寫作技巧,從事文學創作以表達自己對海洋的感受。 |
海洋能力指標3-4-4與左列教材綱要內容有關,已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採能力指標加註或於往後發展之能力指標補充說明方式,納入此海洋能力指標的主要內涵。 |
|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綱要修訂草案融入海洋能力指標之分析
學科 |
綱要內容 |
融入之海洋能力指標 |
課程綱要融入之說明或建議 |
備註 |
社會
|
1.人與空間 |
主題軸-海洋休閒 細類-海洋生態旅遊 1-2-4描述臨海或溪流附近地區居民的生活方式。 1-2-5瞭解家鄉或鄰近沿海河岸景觀的特色。 |
已於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中加註海洋能力指標1-2-4、1-2-5之相關內涵,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加註部分。 |
|
1-3-1了解生活環境[5]的地方差異,並能尊重及欣賞各地的不同特色。
|
主題軸-海洋休閒 細類-海洋生態旅遊 1-3-5 瞭解漁村的生活環境,分享漁民生活特色。 1-3-6瞭解漁村景觀、飲食文化與生態旅遊的關係。 |
1.已於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中加註海洋能力指標1-3-5、1-3-6之相關內涵,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加註部分。 2.海洋能力指標1-3-6亦同時融入綜合活動領域之「4.保護自我與環境--2.環境保護--4-3-2參與計劃並從事戶外活動,從體驗中尊重自然及人文環境。之補充說明:1.認識戶外休閒活動的種類,宜包含都會型態、水域的戶外休閒活動,如搭捷運遊台北、主題公園一日遊、漁村或海邊水域生態旅遊等.。」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社會
|
1.人與空間 1-3-8 認識交通運輸的類型及其與生活環境的關係。[6] |
主題軸-海洋科學 細類-海洋應用科學 4-3-9辨別各種船舶的種類與外形。 4-3-10分享漁船、貨船、軍用船舶及港口的功能。 |
已於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中加註海洋能力指標4-3-9、4-3-10,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加註部分。 |
|
1-3-10 舉例說明地方或區域環境變遷所引發的環境破壞,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7]
|
主題軸-海洋資源 細類-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 5-3-7蒐集海洋環境議題之相關新聞事件(如海洋污染、海岸線後退、海洋生態的破壞),瞭解海洋遭受的危機與人類生存的關係。
|
1.已於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中加註海洋能力指標5-3-7 ,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加註部分。 2.海洋能力指標5-3-7亦同時融入綜合活動領域之「4.保護自我與環境--2.環境保護--4-3-3覺察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險,並珍惜生態環境與資源。之補充說明:1.、 2.之中」及社會領域之「9.全球關連--9-3-4列舉當前全球共同面對與關心的課題(如環境保護、生物保育、飢餓、犯罪、疫病、基本人權、經貿與科技研究等)。19註腳」,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1.人與空間
|
主題軸-海洋資源 細類-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 5-3-8探討河流或海洋 生態保育與生活的關係。 |
1.已於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中加註海洋能力指標5-3-8,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加註部分。 2.能力指標5-3-8亦同時融入及社會領域之「9.全球關連--9-3-4列舉當前全球共同面對與關心的課題(如環境保護、生物保育、飢餓、犯罪、疫病、基本人權、經貿與科技研究等)。19註腳說明」及綜合活動領域之「4.保護自我與環境--2.環境保護--4-3-3覺察環境的改變3.海洋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險,並珍惜生態環境與資源。之補充說明:1.、2.」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1.人與空間 1-3-11了解臺灣地理位置的特色及其對臺灣歷史發展的影響。[8] 1-3-12了解臺灣具備海洋國家發展的條件及優勢。 |
主題軸-海洋社會 細類-海洋法政 2-3-4瞭解臺灣國土(領土)地理位置的特色及重要性。 2-3-5瞭解臺灣具備海洋國家發展的條件及優勢。
|
已於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中增列海洋能力指標2-3-4、2-3-5,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
|
|
|
1.人與空間 1-4-6分析交通網與水陸運輸系統的建立如何影響經濟發展、人口分布、資源交流與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 |
主題軸-海洋社會 細類-海洋經濟活動 2-4-2瞭解航運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
左列社會領域1-4-6能力指標,修訂後清楚標示出「水陸」二字,更能突顯海洋知能,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
|
|
|
1-4-7說出對生活空間及周邊環境的感受,並提出改善建言或方案。[9]
|
主題軸-海洋休閒 細類-海洋生態旅遊 1-4-6參與水域生態旅遊活動,體會地方人文風情。 1-4-7參與水域生態旅遊,學習環境保護與休閒活動平衡共存的解決方式。 |
已於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中加註海洋能力指標1-4-6、1-4-7,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加註部分。
|
|
|
1-4-10了解海洋主權與經濟發展、國防、政治主權的關係。 |
主題軸-海洋社會 細類-海洋法政 2-4-6瞭解臺灣海洋主權與經濟發展、國防、政治主權的關係。 |
已於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中增列海洋能力指標2-4-6,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 |
|
|
1-4-11了解領海與經濟海域的管轄主權等海洋權益。 |
主題軸-海洋社會 細類-海洋法政 2-4-5瞭解我國領海主權與經濟海域權利的內涵。 |
已於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中增列海洋能力指標2-4-5,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 |
|
|
1-4-12 認識水污染防治法、海洋污染防治法、國際海洋公約等相關法規的基本精神。 |
主題軸-海洋社會 細類-海洋法政 2-4-4認識水污染防治法、海洋污染防治法、聯合國海洋公約等相關法規的基本精神。 |
已於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中增列海洋能力指標2-4-4,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 |
|
|
2.人與時間 2-2-1了解居住地方的人文環境與經濟活動的歷史變遷。[10] |
主題軸-海洋文化 細類-海洋歷史 3-2-2說明家鄉或鄰近的水域環境變遷對生活的影響。 |
左列社會領域2-2-1能力指標已加註「論述水域環境和居民生活、經濟活動之間的關係」,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 |
|
|
2-3-2探討台灣文化的淵源,並欣賞其內涵。[11]
|
主題軸-海洋文化 細類-海洋歷史 3-3-1瞭解臺灣先民(如平埔族、原住民或其他族群)海洋拓展的歷程。 3-3-2說明臺灣先民海洋拓展史對臺灣開發的影響。 3-3-3說明臺灣不同時期的海洋文化,並能尊重不同族群。 3-3-4發現臺灣海洋環境的特色,瞭解其海洋環境與人文歷史。 |
1.左列社會領域2-3-2能力指標已加註海洋能力指標3-3-1、3-3-2、3-3-3、3-3-4之相關內涵,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加註部分。 2.海洋能力指標3-3-3亦同時融入綜合活動領域之「1.認識自我--1-3-2尊重與關懷不同的族群。」,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2-4-1認識臺灣歷史(如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層面)的發展過程。[12]
|
主題軸-海洋文化 細類-海洋歷史 3-4-1瞭解臺灣地理位置在航運史上的重要性。 3-4-2分析臺灣海洋拓展史之演進與未來發展。 |
左列社會領域2-4-1能力指標已加註海洋能力指標3-4-1、3-4-2之相關內涵,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加註部分。 |
|
|
4.意義與價值 4-1-1藉由接近自然,進而關懷自然與生命。[13]
|
主題軸-海洋資源 細類-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 5-1-2瞭解人類不當的行為對河流或海洋環境及其他生物的危害。 |
1.已於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中加註海洋能力指標5-1-2,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加註部分。 2.海洋能力指標5-1-2亦同時融入健體領域之「7.群體健康--7-1-5體認人類是自然環境中的一部分,並主動關心環境,以維護、促進人類的健康」及生活課程之「(五)態度與情操--5-5 產生愛護生活環境、尊重他人與關懷生命的情懷」,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4.意義與價值 4-3-2認識人類社會中的主要宗教與信仰。[14]
|
主題軸-海洋文化 細類-海洋民俗信仰與祭典 3-3-9說明臺灣地區不同海洋民俗活動、宗教信仰的特色 3-3-10比較臺灣地區不同海洋民俗活動、宗教信仰的差異 |
1.已於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中加註海洋能力指標3-3-9、3-3-10之相關內涵,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加註部分。 2.海洋能力指標3-3-9、3-3-10亦同時融入綜合活動領域之「1.認識自我--1-3-4舉例說明社會中的各種文化活動,並分享自己參與這類活動的體驗。」,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4-3-3了解人類社會中的各種藝術形式。[15]
|
主題軸-海洋文化 細類-海洋藝術 3-3-8透過藝術創作的方式,表現對海洋的尊重與關懷。 |
1.海洋能力指標3-3-8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採能力指標加註或於往後發展之能力指標補充說明方式,納入此海洋能力指標的主要內涵。 2.已於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中加註說明與「藝術與人文」領域之區隔。 3.海洋能力指標3-3-8亦同時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之「1.探索與表現--3-1、1-3-2、1-3-3、1-3-4」。 |
|
|
4-4-3 了解文化(包含道德、藝術與宗教等)如何影響人類的價值與行為。 |
主題軸-海洋文化 細類-海洋民俗信仰與祭典 3-4-5分析臺灣海洋藝術的內涵與精神。 3-4-7瞭解海洋民俗信仰及傳統祭典與當地社會發展之關連。 3-4-8能藉由認識海洋民俗信仰,體認人與大自然互生共存的關係。 |
1.海洋能力指標3-4-5、3-4-7、3-4-8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採能力指標加註或於往後發展之能力指標補充說明方式,納入此海洋能力指標的主要內涵。 2.海洋能力指標3-4-7亦同時融入綜合活動領域「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2.生活經營--2.尊重多元文化--2-4-6探索世界各地的生活方式,展現自己對國際文化的理解與學習。」,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7.生產、分配與消費 7-2-1指出自己與同儕所參與的經濟活動。[16]
|
主題軸-海洋社會 細類-海洋經濟活動 2-2-1瞭解水產買賣活動。
|
1.已於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中加註海洋能力指標2-2-1,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加註部分。 2.海洋能力指標2-2-1亦同時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之「2.人與食物--2-2-4運用食品及營養標示的訊息,選擇符合營養、安全、經濟的食物。」,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7.生產、分配與消費
|
主題軸-海洋資源 細類-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 5-2-6關懷河流或海洋生物與環境,養成愛護生物、尊重生命、珍惜自然的態度。 5-2-7參與河流或海洋環境的維護,如淨灘、淨溪等。 |
1.已於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中加註海洋能力指標5-2-6、5-2-7,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加註部分。 2.海洋能力指標5-2-6亦同時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之「7.群體健康--7-1-5體認人類是自然環境中的一部分,並主動關心環境,以維護、促進人類的健康。」及綜合活動領域之「4.保護自我與環境--2.環境保護--4-2-3辨別各種環境保護及改善的活動方式,選擇適合的項目落實於生活中。之補充說明:1.、2.、3.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3.海洋能力指標5-2-7亦同時融入綜合活動領域之「4.保護自我與環境--2.環境保護--4-2-3辨別各種環境保護及改善的活動方式,選擇適合的項目落實於生活中。之補充說明:1.、2.、3.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7-3-3了解產業與經濟發展宜考量區域的自然和人文特色。[18] |
主題軸-海洋休閒 細類-海洋生態旅遊 1-3-8說明社會發展與漁村生活型態、自然環境的關係。 |
已於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中加註海洋能力指標1-3-8之相關內涵,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加註部分。 |
|
|
|
主題軸-海洋社會 細類-海洋經濟活動 2-3-1分享水產相關職業(如:養殖業、漁撈業等)工作內容與生活型態。 2-3-3認識國內水產或海洋產業商業活動的運作概況。 2-4-3瞭解海洋各級產業結構的現況,探索海洋經濟活動帶來的影響。 |
已於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中加註海洋能力指標2-3-1、2-3-3、2-4-3之相關內涵,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加註部分。
|
|
|
9.全球關連 9-3-4列舉當前 全球共同面對與關心的課題(如環境保護、生物保育、飢餓、犯罪、疫病、基本人權、經貿與科技研究等)。[20]
|
主題軸-海洋資源 細類-生物資源 5-3-5覺察海洋生物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細類-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 5-3-7蒐集海洋環境議題之相關新聞事件(如海洋污染、海岸線後退、海洋生態的破壞),瞭解海洋遭受的危機與人類生存的關係。 5-3-8探討河流或海洋生態保育與生活的關係。 |
1.已於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中加註海洋能力指標5-3-5、5-3-7、5-3-8之相關內涵,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加註部分。 2.海洋能力指標5-3-7亦同時融入綜合活動領域之「4.保護自我與環境--2.環境保護--4-3-3覺察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險,並珍惜生態環境與資源。之補充說明:1.、2.」及社會領域之「1.人與空間--1-3-10 舉例說明地方或區域環境變遷所引發的環境破壞,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7註腳」,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3.海洋能力指標5-3-8亦同時融入社會領域之「1.人與空間--1-3-10 舉例說明地方或區域環境變遷所引發的環境破壞,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7註腳」及綜合活動領域之「4.保護自我與環境--2.環境保護--4-3-3覺察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險,並珍惜生態環境與資源。之補充說明:1.、2.之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自然學習領域」融入海洋能力指標之建議
學科 |
綱要內容 |
融入之海洋能力指標 |
課程綱要融入之說明或建議 |
備註 |
自然
|
1.過程技能 1-1-1-1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的特徵(如顏色、敲擊聲、氣味、輕重…) |
主題軸-海洋資源 細類-海洋食品 5-1-1願意分享品嚐水產食品的經驗。
|
1.海洋能力指標5-1-1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附錄二:「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細目」內予以說明。 2.海洋能力指標5-1-1亦同時融入健體領域之「2.人與食物--2-1-4辨識食物的安全性,並選擇健康的營養餐點。」及生活課程領域之「(四)溝通與合作--4-1使用合適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的觀察與意見」,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1.過程技能 1-1-5-3養成注意周邊訊息做適切反應的習慣
|
主題軸-海洋科學 細類-海洋氣象 4-1-3覺察天氣變化,並適切因應。 |
1.海洋能力指標4-1-3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附錄二:「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細目」內予以說明。 2.海洋能力指標4-1-3亦同時融入自然領域「2-1-3-1觀察現象的改變(如天氣變化、物體狀態的改變),察覺現象的改變必有其原因。」與生活課程之「(一)探索與體驗--1-1以五官知覺探索生活,察覺事物及環境的特性與變化。」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1-2-5-3能由電話、報紙、圖書、網路與媒體獲得資訊
|
主題軸-海洋資源 細類-海洋食品 5-3-1應用網路或其他資源,收集臺灣沿海各地的飲食特色。 |
1.海洋能力指標5-3-1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附錄二:「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細目」內予以說明。 2.所屬學習階段不同,若自然領域仍維持原階段,則5-3-1調到第二階段。 3.海洋能力指標5-3-1亦同時融入健體領域之「2.人與食物--2-2-3了解、接納並尊重不同族群或國家的飲食型態與特色。」,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1.過程技能 1-3-4-1能由一些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
主題軸-海洋休閒 細類-海洋生態旅遊 1-3-7透過訪問、調查或收集資訊,探討漁村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發展。 |
海洋能力指標1-3-7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附錄二:「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細目」內予以說明。
|
|
學科 |
綱要內容 |
融入之海洋能力指標 |
課程綱要融入之說明或建議 |
備註 |
自然
|
2.科學與技術認知 2-1-2-1選定某一(或某一類)植物和動物,做持續性的觀察、並學習登錄其間發生的大事件。察覺植物會成長,察覺不同植物各具特徵,可資辨認。注意到植物生長需要土地、陽光及水分等良好的環境。察覺動物如何覓食、吃什麼、做什麼活動,成長時身體形態的改變等。 |
主題軸-海洋科學 細類-海洋理化 4-1-1察覺水與生物生長的關係。 |
1.海洋能力指標4-1-1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附錄二:「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細目」內予以說明。 2.海洋能力指標4-1-1亦同時融入生活課程「(一)探索與體驗1-3 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並體會各種網絡之間的互賴與不可分離性」之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2.科學與技術認知 2-1-3-1觀察現象的改變(如天氣變化、物體狀態的改變),察覺現象的改變必有其原因。 |
主題軸-海洋科學 細類-海洋氣象 4-1-2辨別冷熱、晴雨等天氣的變化。 4-1-3覺察天氣變化,並適切因應。 |
1.左列自然領域能力指2-1-3-1已融入海洋能力指標4-1-2與4-1-3。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 2.海洋能力指標4-1-2亦同時融入生活課程之「(一)探索與體驗--1-1以五官知覺探索生活,察覺事物及環境的特性與變化。」之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3.海洋能力指標4-1-3亦同時融入自然領域之「1.過程技能--1-1-5-3養成注意周邊訊息做適切反應的習慣」與生活課程之「(一)探索與體驗--1-1以五官知覺探索生活,察覺事物及環境的特性與變化。」之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2-2-1-1對自然現象作有目的的偵測。運用現成的工具如溫度計、放大鏡、鏡子來幫助觀察,進行引發變因改變的探究活動,並學習安排觀測的工作流程。 |
主題軸-海洋文化 細類-海洋歷史 3-2-1認識家鄉或鄰近的水域環境變遷。 |
海洋能力指標3-2-1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附錄二:「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細目」內予以說明。 |
|
|
2.科學與技術認知
|
主題軸-海洋資源 細類-海洋食品 5-2-1認識生活中的常見水產食物的名稱。 細類-生物資源 5-2-3認識水中生物及其外型特徵。 5-2-4說明水中生物的運動方式。 |
左列學習領域能力指標「已融入」海洋能力指標5-2-1、5-2-3、5-2-4,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 |
|
|
2-2-3-2認識水的性質與其重要性。 |
主題軸-海洋科學 細類-海洋理化 4-2-1瞭解水的性質。 4-2-3說明水與日常生活的關係及其重要性。 細類-海洋應用科學 4-2-7說明水在生活中的運用。 |
左列學習領域能力指標「已融入」海洋能力指標4-2-1、4-2-3、4-2-7,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 |
|
|
2-2-4-1知道可用氣溫、風向、風速、降雨量來描述天氣。發現天氣會有變化,察覺水氣多寡在天氣變化裡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
主題軸-海洋科學 細類-海洋理化 4-2-4認識臺灣不同季節的天氣變化。
|
左列自然領域能力指標2-2-4-1「已融入」海洋能力指標4-2-4。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 |
|
|
2.科學與技術認知
|
細類-海洋應用科學 4-2-8運用適切材質,製作簡易的水上漂浮器具。 |
1.海洋能力指標4-2-8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附錄二:「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細目」內予以說明。 2.海洋能力指標4-2-8亦同時融入自然領域之「6.思考智能--6-2-2-2養成運用相關器材、設備來完成自己構想作品的習慣。」之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學科 |
綱要內容 |
融入之海洋能力指標 |
課程綱要融入之說明或建議 |
備註 |
自然 |
2.科學與技術認知 2-3-2-2觀察動物形態及運動方式之特殊性及共通性。觀察動物如何保持體溫、覓食、生殖、傳遞訊息、從事社會性的行為及在棲息地調適生活等動物生態。 |
主題軸-海洋資源 細類-生物資源 5-3-3說明海洋生物種類及其生活型態、棲地。 5-3-4瞭解海洋生物小型食物鏈。 |
海洋能力指標5-3-3、5-3-4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附錄二:「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細目」內予以說明。
|
|
2-3-4-2認識天氣圖上的高、低氣壓線、鋒面。觀察(資料搜集)一個颱風的興衰 |
主題軸-海洋科學 細類-海洋氣象 4-3-7簡單分析氣象圖並解讀其與天氣變化的關係。 |
左列學習領域能力指標「已融入」海洋能力指標4-3-7,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 |
|
|
2-3-4-4知道生活環境中的大氣、大地與水,及它們彼此間的交互作用
|
細類-海洋理化 4-3-1觀察河水或海水的波動現象。 4-3-2瞭解海嘯形成的原因、影響及應變方法。 4-3-3說明潮汐現象的變化及其與生活的關係。 細類-海洋氣象 4-3-8說明海洋與雨量、風向、溫度等的相關性。 |
海洋能力指標4-3-1、4-3-2、4-3-3、4-3-8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附錄二:「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細目」內予以說明。
|
|
|
自然
|
2-4-1-2由情境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規劃及設計解決問題的流程,經由觀察、實驗,或種植、搜尋等科學探討的過程獲得資料,做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應關係的研判,並對自己的研究成果,做科學性的描述 |
主題軸-海洋資源 細類-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 5-4-12察覺海面活動、海岸工程及陸地廢棄物排放對生物生存所造成的阻力,並提出可行的防治方法。
|
1.海洋能力指標5-4-12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附錄二:「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細目」內予以說明。 2.海洋能力指標5-4-12亦同時融入自然領域之「7-4-0-5對於科學相關的社會議題,做科學性的理解與研判」,與綜合活動領域之「4.保護自我與環境--2.環境保護--4-4-4分析各種社會現象與個人行為之關係,擬定並執行保護與改善環境之策略與行動之補充說明1.、3.」及健康與體育領域之「7-3-5提出個人、社區及組織機構為建造更健康的社區與環境所擬定的行動方案與法規。」之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2-4-2-1 探討植物各部位的生理功能,動物各部位的生理功能,以及各部位如何協調成為一個生命有機體 |
主題軸-海洋資源 細類-生物資源 5-4-4認識常見的水域生物種類、基本構造及其生存環境。 |
海洋能力指標5-4-4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附錄二:「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細目」內予以說明。
|
|
|
2.科學與技術認知 2-4-2-2由植物生理、動物生理以及生殖、遺傳與基因,瞭解生命體的共同性及生物的多樣性 |
主題軸-海洋資源 細類-生物資源 5-4-5認識食物鏈、食物網的基本特性,進而瞭解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
左列學習領域能力指標「已融入」海洋能力指標5-4-5,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 |
|
|
附錄二 次主題111地球和 太空 地、日、月系統 4b.認識潮汐的現象,並了解潮汐發生的原因,以及潮汐對生活的影響。 |
主題軸-海洋科學 細類-海洋應用科學 4-4-12認識潮汐、風力等發電方法對經濟發展與環境的重要。 |
1.左列學習領域能力指標「已融入」海洋能力指標4-4-12,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 2.左列自然領域教材內容細目4 b「已融入」海洋能力指標4-4-12。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 |
|
|
自然 |
2-4-3-2知道地球的地貌改變與板塊構造學說;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的變動及彼此如何交互影響
|
主題軸-海洋科學 細類-海洋理化 4-4-3認識海水的物理作用(如波浪、潮汐、洋流等),並瞭解其對海洋生物分佈的影響。 細類-海洋地理地質 4-4-4認識海洋在地球上的分布、比例及種類。 4-4-5瞭解板塊運動與海底地形(如:大陸棚、中洋脊、海溝等)的關係。 4-4-6瞭解臺灣海岸地形的種類與海岸災害(如海嘯、地層下陷、海水倒灌)的成因,並提出永續利用的方法。 細類-海洋氣象 4-4-7認識氣溫與氣壓的交互關係(如風和雲的形成原因)。 主題軸-海洋資源 細類-生物資源 5-4-6瞭解水域或海洋生態系的特性,物種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以及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的特性。 細類-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 5-4-11認識常見的環境污染指標生物與生物累積作用,察覺人類活動對生物與自己的影響。 |
1.左列自然領域能力指標2-4-3-2「已包括」海洋能力指標4-4-3、4-4-4、4-4-5、4-4-6、4-4-7、5-4-6、5-4-11。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 2.海洋能力指標4-4-3亦同時融入自然領域之「2-4-5-7觀察力的作用與傳動現象,察覺力能引發轉動、移動的效果。以及探討流體受力傳動的情形。」之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3.海洋能力指標4-4-6亦同時融入綜合活動領域「4.保護自我與環境--1.危機辨識--4-4-1察覺人為或自然環境的危險情境,評估並運用最佳處理策略,以保護自己或他人。之補充說明:2.自然的危險情境包含:風災、地震、海嘯、水災、氣象的變化等。」之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4.海洋能力指標5-4-11亦同時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之「7-3-4分析人類行為如何改變全球環境,並探討環境改變對人類健康的影響。」,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自然 |
2-4-4-2探討物質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
細類-海洋理化 4-4-1認識海水的化學成分。 4-4-2認識海水的物理性質(如密度、比熱、浮力、壓力等)。 |
1.海洋能力指標4-4-1、4-4-2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附錄二:「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細目」內予以說明。 2.海洋能力指標4-4-1亦同時融入自然領域「2-4-5-5」之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2-4-5-5認識酸、鹼、鹽與水溶液中氫離子與氫氧離子的關係,及pH值的大小與酸鹼反應的變化。 |
細類-海洋理化 4-4-1認識海水的化學成分。 細類-海洋應用科學 4-4-9認識海水淡化及其應用。
|
1.左列自然領域能力指標2-4-5-5「已包括」海洋能力指標4-4-1、4-4-9。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 2.海洋能力指標4-4-1亦同時融入自然領域「2-4-4-2」之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2-4-5-6認識聲音、光的性質,探討波動現象及人對訊息的感受 |
細類-海洋應用科學 4-4-11認識聲納在海洋探索中的應用。 |
海洋能力指標4-4-11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附錄二:「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細目」內予以說明。
|
|
|
|
細類-海洋理化 4-4-3認識海水的物理作用(如波浪、潮汐、洋流等),並瞭解其對海洋生物分佈的影響。 細類-海洋應用科學 4-4-10知道船舶製作與航行的原理。 |
1.海洋能力指標4-4-3、4-4-10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附錄二:「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細目」內予以說明。 2.海洋能力指標4-4-3亦同時融入自然領域之「2.科學與技術認知--2-4-3-2知道地球的地貌改變與板塊構造學說;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的變動及彼此如何交互影響」之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3.海洋能力指標4-4-10亦同時融入自然領域之「2-4-8-8認識水、陸及空中的各種交通工具。」之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2-4-8-1認識天氣圖及其表現的天氣現象。 |
細類-海洋氣象 4-4-8認識台灣的氣候型態(如春雨、梅雨、颱風等)與海洋的關係。 |
海洋能力指標4-4-8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附錄二:「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細目」內予以說明。
|
|
|
|
主題軸-海洋資源 細類-海洋食品 5-4-1瞭解日常生活中水產的來源與製作過程。 |
1.海洋能力指標5-4-1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附錄二:「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細目」內予以說明。 2.海洋能力指標5-4-1亦同時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2-3-5 明瞭食物的生產、製造、烹調會影響食物的品質、價格及熱量,並能作明智的選擇。」之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2-4-8-8認識水、陸及空中的各種交通工具。 |
主題軸-海洋科學 細類-海洋應用科學 4-4-10知道船舶製作與航行的原理。 |
1.左列自然領域能力指標2-4-8-8「已包括」海洋能力指標4-4-10。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 2.海洋能力指標4-4-10亦同時融入自然領域之「2-4-5-7觀察力的作用與傳動現象,察覺力能引發轉動、移動的效果。以及探討流體受力傳動的情形。」之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4.科技的發展 4-4-3-4認識各種科技產業。 |
主題軸-海洋社會 細類-海洋經濟活動 2-4-1認識臺灣漁業轉型與發展的現況和未來,如海洋科技產業對漁業影響。 |
海洋能力指標2-4-1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附錄二:「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細目」內予以說明。 |
|
|
4-4-3-5認識產業發展與科技的互動關係。 |
主題軸-海洋科學 細類-海洋應用科學 4-4-13認識潮汐、風力等發電方法,瞭解發展再生資源對經濟發展與環境的重要。 |
海洋能力指標4-1-13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附錄二:「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細目」內予以說明。
|
|
|
6.思考智能 6-2-2-2養成運用相關器材、設備來完成自己構想作品的習慣 |
主題軸-海洋科學 細類-海洋應用科學 4-2-8運用適切材質,製作簡易的水上漂浮器具。 |
1.海洋能力指標4-2-8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附錄二:「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細目」內予以說明。 2.海洋能力指標4-2-8亦同時融入自然領域之「2.科學與技術認知--2-2-5-1利用折射、色散,電池、電線、燈泡、小馬達,空氣或水的流動等來設計各種玩具…」之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自然
|
7.科學應用 7-2-0-1利用科學知識處理問題(如由氣溫高低來考慮穿衣)。 |
主題軸-海洋科學 細類-海洋氣象 4-2-5探討颱風對生活的影響。 4-2-6說明並做好基本的防颱措施。 |
海洋能力指標4-2-5、4-2-6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附錄二:「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細目」內予以說明。
|
|
|
主題軸-海洋資源 細類-海洋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 5-4-12察覺海面活動、海岸工程及陸地廢棄物排放對生物生存所造成的阻力,並提出可行的防治方法。 |
1.海洋能力指標5-4-12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附錄二:「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細目」內予以說明。 2.海洋能力指標5-4-12亦同時融入自然領域之「2-4-1-2由情境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規劃及設計解決問題的流程,經由觀察、實驗,或種植、搜尋等科學探討的過程獲得資料,做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應關係的研判,並對自己的研究成果,做科學性的描述及綜合活動領域之「4.保護自我與環境--2.環境保護--4-4-4分析各種社會現象與個人行為之關係,擬定並執行保護與改善環境之策略與行動之補充說明:1.、3.之中」及健康與體育領域之「7-3-5提出個人、社區及組織機構為建造更健康的社區與環境所擬定的行動方案與法規。」,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7-4-0-1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
細類-生物資源 5-4-7瞭解人工養殖的現況,並積極維護環境。 |
海洋能力指標5-4-7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附錄二:「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細目」內予以說明。
|
|
|
附錄二 次主題226酸、 鹼、鹽 物質的酸鹼性及酸鹼指示劑 4d.以實驗觀察酸、鹼溶液反應的溫度變化及產物,及酸、鹼、鹽類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與危險性。 |
主題軸-海洋資源 細類-非生物資源 5-2-5瞭解鹽的來源及生活中的應用。
|
1.左列自然領域教材內容細目4d「已融入」海洋能力指標5-2-5。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 2.所屬學習階段不同,若自然領域仍維持原階段,則海洋能力指標5-2-5調到第四階段。 |
|
|
次主題510生物和環境 族群及生態系 4b.了解自然界中水循環、氮循環及碳循環。 |
主題軸-海洋科學 細類-海洋理化 4-2-2瞭解水循環的過程。 |
1.左列自然領域教材內容細目4b.「已融入」海洋能力指標4-2-2。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 2.所屬學習階段不同,若自然領域仍維持原階段,則海洋能力指標4-2-2調到第四階段。 |
|
|
次主題511人類與自然界的關係 人類與自然界的平衡 4a.知道目前人口成長速度衍生的諸多問題,並能探討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的衝擊,同時知道人類必須做好自然資源保育才能維持生態系的穩定。 |
5-4-8描述臺灣海洋生物資源變動的原因,覺察海洋資源管理的重要性。 5-4-13瞭解科技發展與海洋資源永續發展的關係。 |
1.海洋能力指標5-4-8、5-4-13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進行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附錄二:「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細目」內予以說明。 2.海洋能力指標5-4-13亦同時融入綜合活動領域「4.保護自我與環境--2.環境保護--4-4-4分析各種社會現象與個人行為之關係,擬定並執行保護與改善環境之策略與行動之補充說明:1.、3.之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次主題513能源的開發與利用 能源的種類 3a.知道煤、天然氣、石油、核能、水力與太陽能為重要能源。 |
主題軸-海洋資源 細類-非生物資源 5-3-6瞭解海洋資源在生活中的運用。 |
左列自然領域教材內容細目3a「已包括」海洋能力指標5-3-6之「海洋資源」。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 |
|
|
|
主題軸-海洋資源 細類-非生物資源 5-4-9認識海洋常見的能源、礦物以及開發現況(對環境的影響)。 5-4-10察覺人類可開發的海洋再生資源:如海水淡化、深層海水、鹽、潮汐發電、風力發電等。 |
左列自然領域教材內容細目4a「已融入」海洋能力指標5-4-9、5-4-10。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 |
|
|
次主題:522自然之美 2a.由觀察欣賞生活中動物、植物、石頭、山川的變化。 |
主題軸-海洋科學 細類-海洋地理地質 4-3-4認識臺灣的主要河流與港口。 4-3-5認識河岸或海岸的地形景觀。 4-3-6瞭解各種海岸地形景觀形成的原因及與生活的關係。 |
1.左列自然領域教材內容細目2a「已包括」海洋能力指標4-3-4、4-3-5、4-3-6。建議正式課綱中保留。
2.所屬學習階段不同,若自然領域仍維持原階段,則海洋能力指標4-3-4、4-3-5、4-3-6調到第二階段。 |
|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融入海洋能力指標之建議
學科 |
綱要內容 |
融入之海洋能力指標 |
課程綱要融入之說明或建議 |
備註 |
藝術與人文
|
第一階段 1.探索與表現 1-1-2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審美與理解 2-1-6體驗各種色彩、圖像、聲音、旋律、姿態、表情動作的美感,並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
主題軸-海洋文化 細類-海洋藝術 3-1-3能以肢體動作表現出不同的水中生物。 3-1-4畫出自己最喜歡的水中生物。 3-1-5唱出與水有關的歌曲。 |
1.海洋能力指標3-1-3、3-1-4與3-1-5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採能力指標加註或於往後發展之能力指標補充說明方式,納入此海洋能力指標的主要內涵。例如:以各種藝術創作形式表現不同的水中生物或唱出與水有關的歌曲。 2.海洋能力指標3-1-3亦同時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之「4.運動參與--4-1-1」及綜合活動領域之「4.保護自我與環境--2.戶外生活--4-1-3-3之補充說明:4.」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3.海洋能力指標3-1-4亦同時融入綜合活動領域之「4.保護自我與環境--2.戶外生活--4-1-3-3之補充說明:4.運用自己感官觀察自然,如眼、耳、鼻、口、手腳等。」及生活課程領域之「(三)表現與運用--3-1 嘗試運用各種生活素材,表現自己的感受與想法。」,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4.海洋能力指標3-1-5融入綜合活動領域之「4.保護自我與環境--2.戶外生活--4-1-3-3之補充說明:4. 運用自己感官觀察自然,如眼、耳、鼻、口、手腳等。」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藝術與人文
藝術與人文
|
第二階段 1.探索與表現 1-2-1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 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
主題軸-海洋文化 細類-海洋藝術 3-2-6透過肢體、聲音、圖像及道具等,進行以海洋為主題之藝術表現。
|
海洋能力指標3-2-6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採能力指標加註或於往後發展之能力指標補充說明方式,納入此海洋能力指標的主要內涵。例如:進行以海洋為主題之藝術表現。 |
|
第二階段 1.探索與表現 1-2-3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 1-2-5嘗試與同學分工、規劃、合作,從事藝術創作活動。 |
主題軸-海洋文化 細類-海洋藝術 3-2-5激發想像力,以個人或小組的方式編創與水有關的故事。 |
1海洋能力指標與3-2-5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採能力指標加註或於往後發展之能力指標補充說明方式,納入此海洋能力指標的主要內涵。例如:編創與水有關的故事。 2.海洋能力指標3-2-5亦同時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之「2.審美與理解--2-2-7」中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2.審美與理解 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
|
主題軸-海洋文化 細類-海洋文學 3-2-4表達對海洋的想像與感受。 3-2-5激發想像力,以個人或小組的方式編創與水有關的故事。 |
1.海洋能力指標3-2-4與3-2-5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採能力指標加註或於往後發展之能力指標補充說明方式,納入此海洋能力指標的主要內涵。例如:表達對海洋與水的感受。 2.海洋能力指標3-2-5亦同時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之「1.探索與表現--1-2-3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1-2-5嘗試與同學分工、規劃、合作,從事藝術創作活動。」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2-2-8經由參與地方性藝文活動,了解自己社區、家鄉內的藝術文化內涵。 2-2-9蒐集有關生活周遭鄉土文物或傳統藝術、生活藝術等藝文資料,並嘗試解釋其特色及背景。
|
主題軸-海洋文化 細類-海洋民俗信仰與祭典 3-2-7瞭解海洋民俗活動、宗教信仰的故事與緣由。 3-2-8瞭解海洋民俗活動、宗教信仰與生活的關係。
|
海洋能力指標3-2-7與3-2-8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採能力指標加註或於往後發展之能力指標補充說明方式,納入此海洋能力指標的主要內涵。例如:海洋民俗活動、宗教信仰。 |
|
|
第三階段 1.探索與表現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1-3-4透過集體創作方式,完成與他人合作的藝術作品。 |
主題軸-海洋文化 細類-海洋藝術 3-3-8透過藝術創作的方式,表現對海洋的尊重與關懷。
|
1.海洋能力指標3-3-8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採能力指標加註或於往後發展之能力指標補充說明方式,納入此海洋能力指標的主要內涵。例如:透過藝術創作表現對海洋的尊重與關懷。 2.海洋能力指標3-3-8亦同時融入社會領域之「4.意義與價值--4-3-3了解人類社會中的各種藝術形式。15」,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第四階段 3.實踐與應用 3-4-10透過有計劃的集體創作與展演活動,表現自動、合作、尊重、秩序、溝通、協調的團隊精神與態度。 |
主題軸-海洋文化 細類-海洋藝術 3-4-6能運用音樂、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等形式,鑑賞與創作海洋為主題的藝術。 |
海洋能力指標3-4-6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採能力指標加註或於往後發展之能力指標補充說明方式,納入此海洋能力指標的主要內涵。例如:能運用音樂、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等形式,鑑賞與創作海洋為主題的藝術。 |
|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學習」融入海洋能力指標之建議
學科 |
綱要內容 |
融入之海洋能力指標 |
課程綱要融入之說明或建議 |
備註 |
健康與體育 |
2.人與食物 2-1-4辨識食物的安全性,並選擇健康的營養餐點。 |
主題軸-海洋資源 細類-海洋食品 5-1-1願意分享品嚐水產食品的經驗。
|
1.海洋能力指標5-1-1已於左列分段能力指標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補充說明」欄內予以說明。 2.海洋能力指標5-1-1亦同時融入自然領域之「1.過程技能--1-1-1-1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的特徵(如顏色、敲擊聲、氣味、輕重…)」及生活課程領域之「 (四)溝通與合作--4-1 使用合適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的觀察與意見」,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2-2-1了解不同的食物組合能提供均衡的飲食。 |
5-2-2瞭解生活中水產食物對身體的影響。
|
海洋能力指標5-2-2已於左列分段能力指標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補充說明」欄內予以說明。 |
|
|
2-2-3了解、接納並尊重不同族群或國家的飲食型態與特色。 |
5-3-1應用網路或其他資源,收集臺灣沿海各地的飲食特色。 5-3-2探討水產產業與居民飲食文化之關係。 |
1.海洋能力指標5-3-1、5-3-2已於左列分段能力指標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補充說明」欄內予以說明。 2.海洋能力指標5-3-1亦同時融入自然領域之「1.過程技能之1-2-5-3能由電話、報紙、圖書、網路與媒體獲得資訊」,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2.人與食物 2-2-4運用食品及營養標示的訊息,選擇符合營養、安全、經濟的食物。 |
主題軸-海洋社會 細類-海洋經濟活動 2-2-1瞭解水產買賣活動。 |
1.海洋能力指標2-2-1已於左列分段能力指標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補充說明」欄內予以說明。 2.海洋能力指標2-2-1亦同時融入社會領域之「7.生產、分配與消費--7-2-1指出自己與同儕所參與的經濟活動。」,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健康與體育 |
2-2-5明瞭食物的保存及處理方式會影響食物的營養價值、安全性、外觀及口味。 |
2-3-2瞭解水產業加工製造過程及銷售方式。 |
海洋能力指標2-3-2已於左列分段能力指標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補充說明」欄內予以說明。 |
|
2-3-5明瞭食物的生產、製造、烹調會影響食物的品質、價格及熱量,並能作明智的選擇。 |
主題軸-海洋社會 細類-海洋經濟活動 5-4-1瞭解日常生活中水產的來源與製作過程。 |
1.海洋能力指標5-4-1已於左列分段能力指標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補充說明」欄內予以說明。 2.海洋能力指標5-4-1亦同時融入自然領域之「2-4-8-2認識食品、食品添加劑及醃製、脫水、真空包裝等食品加工。」之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5-4-2瞭解水產可用食材特性與營養價值。 5-4-3選擇與調理水產食材。 |
海洋能力指標5-4-2、5-4-3已於左列分段能力指標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補充說明」欄內予以說明。 |
|
||
3.運動技能 3-1-1表現簡單的全身性身體活動。 |
主題軸-海洋休閒 細類-水域休閒 1-1-1願意並喜歡參與親水活動。 |
海洋能力指標1-1-1已於左列分段能力指標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補充說明」欄內予以說明。 |
|
|
3-1-4表現聯合性的基本運動能力。 |
1-2-3學會游泳基本技能(如韻律呼吸、水母漂、打水等)。 |
海洋能力指標1-2-3已於左列分段能力指標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補充說明」欄內予以說明。 |
|
|
3-2-1表現全身性身體活動的控制能力。 |
1-3-4能以一種游泳方式,如:捷式、蛙式、仰式等,至少游完15公尺。 |
海洋能力指標1-3-4已於左列分段能力指標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補充說明」欄內予以說明。 |
|
|
健康與體育 |
4.運動參與 4-1-1藉語言或動作,來表達參與身體活動的感覺。 |
主題軸-海洋文化 細類-海洋藝術 3-1-3能以肢體動作表現出不同的水中生物。
|
1.海洋能力指標3-1-3已於左列分段能力指標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補充說明」欄內予以說明。 2.海洋能力指標3-1-3亦同時融入綜合活動領域之「4.保護自我與環境--2.戶外生活--4-1-3-3之補充說明:4.運用自己感官觀察自然,如眼、耳、鼻、口、手腳等。」及藝術與人文領域之「第一階段--1.探索與表現--1-1-2」與「2.審美與理解--2-1-6」,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4.運動參與 4-1-2認識休閒運動並樂於參與。 |
主題軸-海洋休閒 細類-水域休閒 1-2-1分享家鄉或鄰近的親水活動。 |
1.海洋能力指標1-2-1已於左列分段能力指標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補充說明」欄內予以說明。 2. 海洋能力指標1-2-1亦同時融入綜合活動領域之「2.生活經營--3.尊重多元文化--2-2-4參與社區各種文化活動,體會文化與生活的關係。之補充說明1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4-1-1藉語言或動作,來表達參與身體活動的感覺。 |
主題軸-海洋休閒 細類-水域休閒 1-3-2體驗親水活動,如游泳、浮潛、帆船等,分享參與的樂趣或心得。 |
海洋能力指標1-3-2已於左列分段能力指標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補充說明」欄內予以說明。 |
|
|
4-2-5透過運動了解本土與世界文化。 |
主題軸-海洋休閒 細類-水域休閒 1-3-1說明臺灣地區知名的親水活動。 |
海洋能力指標1-3-1已於左列分段能力指標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補充說明」欄內予以說明。 |
|
|
4-3-3計畫及執行個人增進體適能表現的活動。
|
主題軸-海洋休閒 細類-水域休閒 1-4-1參與一種以上水域休閒活動,體驗親水的樂趣。 |
海洋能力指標1-4-1已於左列分段能力指標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補充說明」欄內予以說明。 |
|
|
1-4-3能以一種游泳方式,如:捷式、蛙式、仰式等,至少游完25公尺。 |
海洋能力指標1-4-3已於左列分段能力指標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補充說明」欄內予以說明。 |
|
||
5.安全生活 5-1-1分辨日常生活情境的安全性。 |
主題軸-海洋休閒 細類-水域休閒 1-1-2說明親水活動要注意的安全事項。 |
1.海洋能力指標1-1-2已於左列分段能力指標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補充說明」欄內予以說明。 2.海洋能力指標1-1-2亦同時融入綜合活動領域之「4.保護自我與環境--2.戶外生活--4-2-2運用簡易的知能參與戶外活動,體驗自然。之補充說明:3.」之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5-2-1覺察生活環境中的潛在危機並尋求協助。 |
主題軸-海洋休閒 細類-水域休閒 1-2-2覺察親水活動中的危險情境,並能預防與處理。 |
1.海洋能力指標1-2-2已於左列分段能力指標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補充說明」欄內予以說明。 2.海洋能力指標1-2-2亦同時融入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5-2-5 探討不同運動情境中的傷害預防及其處理。」及綜合活動領域之「4.保護自我與環境--2.戶外生活--4-2-2運用簡易的知能參與戶外活動,體驗自然。之補充說明:3.」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5-2-5探討不同運動情境中的傷害預防及其處理。 |
主題軸-海洋休閒 細類-水域休閒 1-2-2覺察親水活動中的危險情境,並能預防與處理。 1-3-3衡量身體狀況,從事親水活動,不貿然活動。 |
1.海洋能力指標1-2-2、1-3-3已於左列分段能力指標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補充說明」欄內予以說明。 2.海洋能力指標1-2-2亦同時融入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5-2-1 覺察生活環境中的潛在危機並尋求協助。」及綜合活動領域之「4.保護自我與環境--2.戶外生活--4-2-2運用簡易的知能參與戶外活動,體驗自然。之補充說明:3.」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健康與體育 |
5-3-5重視並能積極促進運動安全。 |
主題軸-海洋休閒 細類-水域休閒 1-4-2學習從事水域休閒運動的知識與技能,具備安全自救的能力。 |
海洋能力指標1-4-2已於左列分段能能力標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補充說明」欄內予以說明。 |
|
7.群體健康 7-1-5體認人類是自然環境中的一部分,並主動關心環境,以維護、促進人類的健康。
7.群體健康 7-1-5體認人類是自然環境中的一部分,並主動關心環境,以維護、促進人類的健康。 |
主題軸-海洋資源 細類-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 5-1-2瞭解人類不當的行為對河流或海洋環境及其他生物的危害。 |
1.海洋能力指標5-1-2已於左列分段能力指標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補充說明」欄內予以說明。 2.海洋能力指標5-1-2亦同時融入社會領域「4.意義與價值--4-1-1藉由接近自然,進而關懷自然與生命。13之註腳說明」及生活課程之「(五)態度與情操--5-5 產生愛護生活環境、尊重他人與關懷生命的情懷」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5-2-6關懷河流或海洋生物與環境,養成愛護生物、尊重生命、珍惜自然的態度。 |
1.海洋能力指標5-2-6已於左列分段能裡指標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補充說明」欄內予以說明。 2.海洋能力指標5-2-6亦同時融入社會領域之「7-2-2認識各種資源,並說明其受損、消失、再生或創造的情形,並能愛護資源。17之註腳說明中」及綜合活動領域之「4.保護自我與環境--2.環境保護--4-2-3辨別各種環境保護及改善的活動方式,選擇適合的項目落實於生活中。之補充說明:1.、 2.、3.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7-3-3 選擇適切的運動資訊、服務及產品,以促成運動計畫的執行。 |
主題軸-海洋休閒 細類-水域休閒 1-4-4瞭解海岸型觀光資源,拓展自己可參與親海休閒活動。 1-4-5規劃自己可行之親海休閒活動,並樂於分享其經驗。 |
海洋能力指標1-4-4、1-4-5已於左列分段能力指標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補充說明」欄內予以說明。 |
|
|
健康與體育
健康與體育
|
7-3-4分析人類行為如何改變全球環境,並探討環境改變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
主題軸-海洋資源 細類-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 5-4-11認識常見的環境污染指標生物與生物累積作用,察覺人類活動對生物與自己的影響。 |
1.海洋能力指標5-4-11已於左列分段能力指標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補充說明」欄內予以說明。 2.海洋能力指標5-4-11亦同時融入自然領域之「2-4-3-2知道地球的地貌改變與板塊構造學說;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的變動及彼此如何交互影響」之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7-3-5提出個人、社區及組織機構為建造更健康的社區與環境所擬定的行動方案與法規。 |
主題軸-海洋資源 細類-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 5-4-12察覺海面活動、海岸工程及陸地廢棄物排放對生物生存所造成的阻力,並提出可行的防治方法。 |
1.海洋能力指標5-4-12已於左列分段能力指標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補充說明」欄內予以說明。 2.海洋能力指標5-4-12亦同時融入自然領域「2-4-1-2由情境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規劃及設計解決問題的流程,經由觀察、實驗,或種植、搜尋等科學探討的過程獲得資料,做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應關係的研判,並對自己的研究成果,做科學性的描述。」與「7-4-0-5對於科學相關的社會議題,做科學性的理解與研判」及綜合活動領域之「4.保護自我與環境--2.環境保護--4-4-4分析各種社會現象與個人行為之關係,擬定並執行保護與改善環境之策略與行動。之補充說明:1.、3.」之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融入海洋能力指標之建議
學科 |
綱要內容 |
融入之海洋能力指標 |
課程綱要融入之說明或建議 |
備註 |
綜合活動 |
2.生活經營 3.尊重多元文化 2-2-4參與社區各種文化活動,體會文化與生活的關係。 補充說明: 1. 參與社區文化活動係指社區中里長或鄰長公告的各項活動,如XX大樓聯歡會、社區里民大會、釣魚比賽、水產烹調比賽、原住民射箭比賽等活動。 |
主題軸-海洋休閒 細類-水域休閒 1-2-1分享家鄉或鄰近的親水活動。
|
1.海洋能力指標1-2-1已融入左列教材綱要及補充說明,建議於正式課綱中予以保留。 2.海洋能力指標1-2-1健康與體育領域之「4.運動參與--4-1-2認識休閒運動並樂於參與。」之補充說明:1.」,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綜合活動
|
4.保護自我與環境 1.危機辨識 4-4-1察覺人為或自然環境的危險情境,評估並運用最佳處理策略,以保護自己或他人。 補充說明: 2.自然的危險情境包含:風災、地震、海嘯、水災、氣象的變化等。 |
主題軸-海洋科學 細類-海洋地理地質 4-4-6瞭解臺灣海岸地形的種類與海岸災害(如海嘯、地層下陷、海水倒灌)的成因,並提出永續利用的方法。
|
1.海洋能力指標4-4-6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及補充說明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補充說明」欄內予以說明。 2.海洋能力指標4-4-6亦同時融入自然領域之「2.科學與技術認知--2-4-3-2知道地球的地貌改變與板塊構造學說;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的變動及彼此如何交互影響」,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4.保護自我與環境 2.戶外生活
補充說明: 3.學習正確的戶外活動知識、技能與態度,如賞鳥時,正確使用望遠鏡、圖鑑等,且不干擾鳥類活動;又如參與水域休閒活動應穿著救生衣且不破壞水域生態。 |
主題軸-海洋休閒 細類-水域休閒 1-2-2覺察親水活動中的危險情境,並能預防與處理。 |
1.海洋能力指標1-2-2已融入於左列教材綱要及「補充說明」欄中,建議於正式課綱中予以保留。 2.海洋能力指標1-2-2亦同時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之「5-2-1覺察生活環境中的潛在危機並尋求協助。」與「5-2-5探討不同運動情境中的傷害預防及其處理。」,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綜合活動
|
4.保護自我與環境 2.環境保護 4-2-3辨別各種環境保護及改善的活動方式,選擇適合的項目落實於生活中。 補充說明: 1.藉由辨別各種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及了解各種環保行動,說出自己具體可行的改善策略,並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2.各種環境污染,如空氣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等。 3.環保行動,如資源回收、垃圾減量、垃圾分類、節約能源、淨灘淨溪、美化綠化、綠色生活……等。 |
主題軸-海洋資源 細類-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 5-2-6關懷河流或海洋生物與環境,養成愛護生物、尊重生命、珍惜自然的態度。 5-2-7參與河流或海洋環境的維護,如淨灘、淨溪等。
|
1.海洋能力指標5-2-6、5-2-7已「包含於」左列教材綱要及補充說明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補充說明」欄內予以說明。 2.海洋能力指標5-2-6亦同時融入社會領域之「7-2-2認識各種資源,並說明其受損、消失、再生或創造的情形,並能愛護資源。17之註腳說明」及健康與體育領域之「7.群體健康--7-1-5體認人類是自然環境中的一部分,並主動關心環境,以維護、促進人類的健康。」,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3.海洋能力指標5-2-7亦同時融入社會領域之「7-2-2認識各種資源,並說明其受損、消失、再生或創造的情形,並能愛護資源。17之註腳說明」,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4.保護自我與環境 2.環境保護
補充說明: 1.認識戶外休閒活動的種類,宜包含都會型態、水域的戶外休閒活動,如搭捷運遊台北、主題公園一日遊、漁村或海邊水域生態旅遊等.。 |
主題軸-海洋休閒 細類-海洋生態旅遊 1-3-6瞭解漁村景觀、飲食文化與生態旅遊的關係。
|
1.海洋能力指標1-3-6已融入於左列教材綱要及補充說明,建議於正式課綱中予以保留。 2.海洋能力指標1-3-6亦同時融入社會領域之「1.人與空間--1-3-1了解生活環境 的地方差異,並能尊重及欣賞各地的不同特色。」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
綜合活動
|
4.保護自我與環境 2.環境保護 4-3-3覺察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險,並珍惜生態環境與資源。 補充說明: 1.從各種媒體新聞事件或日常生活情境中,察覺環境的改變與破壞所造成的危害,討論積極關懷生態環境與愛護資源的方法與行動。如探討路上與水域生態環境改變可能帶來的危險。 2.珍惜生態環境與資源的方式,如垃圾減量、資源回收、節約能源、淨灘淨溪、美化綠化、綠色生活、簡化生活……等。 |
主題軸-海洋資源 細類-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 5-3-7蒐集海洋環境議題之相關新聞事件(如海洋污染、海岸線後退、海洋生態的破壞),瞭解海洋遭受的危機與人類生存的關係。 5-3-8探討河流或海洋生態保育與生活的關係。 |
1.海洋能力指標5-3-7、5-3-8已融入左列教材綱要及補充說明中,建議於正式課綱中予以保留。 2.海洋能力指標5-3-7亦同時融入社會領域之「1.人與空間--1-3-10 舉例說明地方或區域環境變遷所引發的環境破壞,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7註腳說明」與「9.全球關連--9-3-4列舉當前全球共同面對與關心的課題(如環境保護、生物保育、飢餓、犯罪、疫病、基本人權、經貿與科技研究等)。19註腳說明」,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3.海洋能力指標5-3-8亦同時融入社會領域之「1.人與空間--1-3-10 舉例說明地方或區域環境變遷所引發的環境破壞,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7註腳說明」與「9.全球關連--9-3-4列舉當前全球共同面對與關心的課題(如環境保護、生物保育、飢餓、犯罪、疫病、基本人權、經貿與科技研究等)。19註腳說明」,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綜合活動
|
4.保護自我與環境 2.環境保護 4-4-4分析各種社會現象與個人行為之關係,擬定並執行保護與改善環境之策略與行動。 補充說明: 1.從各種社會事件與環境案例中,省思個人行為對社會風氣與環境維護所造成的影響,並擬訂與執行實際保護自我、他人、社會與環境的方案。 3.保護與改善環境策略,如針對校園或社區、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問題,提出可實施之淨山、淨灘淨溪、美化公園、反覇凌、反色情、兒少保護、關懷社會等方案。 |
主題軸-海洋資源 細類-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 5-4-12察覺海面活動、海岸工程及陸地廢棄物排放對生物生存所造成的阻力,並提出可行的防治方法。 5-4-13瞭解科技發展與海洋資源永續發展的關係。 |
1.海洋能力指標5-4-12、5-4-13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及補充說明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於正式課綱教材綱要之「補充說明」欄內予以說明。 2.海洋能力指標5-4-12亦同時融入自然領域之「2-4-1-2由情境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規劃及設計解決問題的流程,經由觀察、實驗,或種植、搜尋等科學探討的過程獲得資料,做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應關係的研判,並對自己的研究成果,做科學性的描述。」與「7-4-0-5對於科學相關的社會議題,做科學性的理解與研判」及健康與體育領域之「7-3-5提出個人、社區及組織機構為建造更健康的社區與環境所擬定的行動方案與法規。」,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3.海洋能力指標5-4-12亦同時融入自然領域之「次主題511--人類與自然界的關係--4a.知道目前人口成長速度衍生的諸多問題,並能探討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的衝擊,同時知道人類必須做好自然資源保育才能維持生態系的穩定。」,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學科 |
綱要內容 |
融入之海洋能力指標 |
課程綱要融入之說明或建議 |
備註 |
生活課程
|
(一)探索與體驗 1-1以五官知覺探索生活,察覺事物及環境的特性與變化。 |
主題軸-海洋科學 細類-海洋氣象 4-1-2辨別冷熱、晴雨等天氣的變化。 4-1-3覺察天氣變化,並適切因應。 |
1.海洋能力指標4-1-2、4-1-3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採能力指標加註或於往後發展之能力指標補充說明方式,納入此海洋能力指標的主要內涵。 2.海洋能力指標4-1-2亦同時融入自然領域之「2-1-3-1觀察現象的改變(如天氣變化、物體狀態的改變),察覺現象的改變必有其原因。」,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3.海洋能力指標4-1-3融入自然領域之「1.過程技能--1-1-5-3養成注意周邊訊息做適切反應的習慣」與「2.科學與技術認知--2-1-3-1觀察現象的改變(如天氣變化、物體狀態的改變),察覺現象的改變必有其原因。」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生活課程
|
(一)探索與體驗 1-3 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並體會各種網絡之間的互賴與不可分離性 |
主題軸-海洋科學 細類-海洋理化 4-1-1察覺水與生物生長的關係。
|
1.海洋能力指標4-1-1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採能力指標加註或於往後發展之能力指標補充說明方式,納入此海洋能力指標的主要內涵。 2.海洋能力指標4-1-1亦同時融入「2-1-2-1選定某一(或某一類)植物和動物,做持續性的觀察、並學習登錄其間發生的大事件。察覺植物會成長,察覺不同植物各具特徵,可資辨認。注意到植物生長需要土地、陽光及水分等良好的環境。察覺動物如何覓食、吃什麼、做什麼活動,成長時身體形態的改變等。」之中,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生活課程
|
(三)表現與運用 3-1 嘗試運用各種生活素材,表現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
主題軸-海洋文化 細類-海洋文學 3-1-1分享聆聽海洋故事的心得。 3-1-2分享閱讀海洋故事的心得。 3-1-4畫出自己最喜歡的水中生物。 |
1.海洋能力指標3-1-1、3-1-2、3-1-4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採能力指標加註或於往後發展之能力指標補充說明方式,納入此海洋能力指標的主要內涵。 2.海洋能力指標3-1-1亦同時融入國語文之「3.說話能力--C-1-1-1-1能清楚明白的口述一件事情。C-1-1-3-8能清楚說出自己的意思。C-1-3能生動活潑敘述故事。C-1-4能把握說話主題。」,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3.海洋能力指標3-1-2亦同時融入國語文之「5.閱讀能力--E-1-2-1-1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文章的大意。與E-1-4-2-2能和別人分享閱讀的心得。」,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4.海洋能力指標3-1-4亦同時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之「第一階段--1.探索與表現--1-1-2」與「2.審美與理解--2-1-6」及綜合活動領域之「4.保護自我與環境--2.戶外生活--4-1-3-3之補充說明:4.運用自己感官觀察自然,如眼、耳、鼻、口、手腳等。」,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學科 |
綱要內容 |
融入之海洋能力指標 |
課程綱要融入之說明或建議 |
備註 |
生活課程 |
(四)溝通與合作 4-1 使用合適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的觀察與意見
|
主題軸-海洋資源 細類-海洋食品 5-1-1願意分享品嚐水產食品的經驗。
|
1.海洋能力指標5-1-1、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採能力指標加註或於往後發展之能力指標補充說明方式,納入此海洋能力指標的主要內涵。 2.海洋能力指標5-1-1亦同時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之「2.人與食物--2-1-4辨識食物的安全性,並選擇健康的營養餐點。」及自然領域之「1.過程技能--1-1-1-1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的特徵(如顏色、敲擊聲、氣味、輕重…)」,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五)態度與情操 5-5 產生愛護生活環境、尊重他人與關懷生命的情懷
|
主題軸-海洋資源 細類-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 5-1-2瞭解人類不當的行為對河流或海洋環境及其他生物的危害。 |
1.海洋能力指標5-1-2已於左列教材綱要內容中作通則性說明。然為求更適切融入,建議採能力指標加註或於往後發展之能力指標補充說明方式,納入此海洋能力指標的主要內涵。 2.海洋能力指標5-1-2亦同時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之「7.群體健康--7-1-5體認人類是自然環境中的一部分,並主動關心環境,以維護、促進人類的健康。」及社會領域之「4.意義與價值--4-1-1藉由接近自然,進而關懷自然與生命。13之註腳說明」,請留意相互間之區隔。 |
|
[1] 居住地方可以是居住的社區或村(里)、鄉(鎮市區)、縣(市)等行政區
[2]例如,可以分成山上、海邊、農村、都會區加以介紹。基於現實上的考量,教科書編者不必依縣市之不同而有不同版本,但教育行政單位應協助授課老師取得以當地的自然與人文為主要內容的補充教材。
[3] 不同地方指不同的社區或不同的村(里)、鄉(鎮市區)、縣(市)
[4]例如,可以分成山上、海邊、農村、都會區加以介紹。基於現實上的考量,教科書編者不必依縣市之不同而有不同版本,但教育行政單位應協助授課老師取得以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為主要內容的補充教材。
[5] 生活環境包括自然的生活環境和人文的生活環境
[6]「生活環境」包括自然的生活環境和人文的生活環境。交通運輸除了陸上與空中交通運輸之外,不能忽略與海洋、水上有關的運輸方式和工具,例如,要教導學生如何「辨別各種船舶的種類與外形」,並探討「漁船、貨船、軍用船舶及港口的功能」。
[7]可以教導學生蒐集環境(要包括海洋)議題之相關新聞事件(如海洋污染、海岸線後退、海洋生態的破壞等),瞭解環境(要包括海洋)遭受的危機與人類生存的關係,並著重探討「河流或海洋生態保育與生活的關係」。
[8]應特別注意臺灣的海洋特性。
[9]例如,可以鼓勵學生參與水域生態旅遊活動,體會地方人文風情,並從中學習環境保護與休閒活動平衡共存的解決方式。也可以媒體環境為例做說明。
[10]盡可能同時論述水域環境和居民生活、經濟活動之間的關係,不過,基於現實上的考量,教科書編者不必依縣市之不同而有不同版本,但教育行政單位應協助授課老師取得以當地人文環境與經濟活動為主要內容的補充教材。
[11]應該包括「海洋文化」,例如不同時期的臺灣先民(如原住民或其他族群)海洋拓展的歷程,及其和臺灣文化之間的關係。
[12]應該特別注意臺灣特殊的地理位置(太平洋中的海島)及其和人類海洋活動的關係。
[13]例如,可以引導學生瞭解人類不當的行為對河流或海洋環境及其他生物的危害。
[14]尤其是流行於臺灣的宗教以及和海洋活動有關的信仰,盡可能納入教材和授課內容。
[15]關於藝術賞析及美學思維的部分,本學習領域不必著墨,但要提醒學生要在「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中配合學習。
[16]例如,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水產買賣或媒體銷售的活動並分享購買經驗。
[17]例如,可以引導學生關懷河流或海洋生物與環境,養成愛護生物、尊重生命、珍惜自然的態度,並參與河流或海洋環境的維護,如淨灘、淨溪等。
[18]例如,可以藉由工業發展對漁村生態和生活型態的影響,反思「產業與經濟發展宜考量區域的自然和人文特色」這個議題。
[19]例如,可以以水產相關職業(如:養殖業、漁撈業、碼頭工作人員等)為例,說明其工作內容與生活型態,以及彼此之間的關聯,並進一步認識國內水產或海洋產業商業活動的運作概況。也可以以大眾傳播媒體為例做說明。
[20]以環境保護來說,可以引導學生蒐集海洋環境議題之相關新聞事件(如海洋污染、海岸線後退、海洋生態的破壞),瞭解海洋生物、海洋生態和人類生活之間的密切關聯,以及海洋遭受的危機及其與人類生存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