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與生活科技第二階段(三、四年級)科學與科技素養的能力

.過程技能

.科學與技術認知

.科學本質

.科技的發展

.科學態度

.思考智能

.科學應用

.設計與製作(中年級無 )

符號說明舉例:1-2-1-1過程技能à-第二階段à觀察à流水號

 


一、過程技能科學探究過程之心智運作能力的增進    

1觀察  

1-2-1-1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2比較與分類

1-2-2-1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去度量,做量化的比較

1-2-2-2能權宜的運用自訂的標準或自設的工具去度量

1-2-2-3了解即使情況一樣,所得的結果未必相同,並察覺導致此種結果的原因

1-2-2-4知道依目的(或屬性)不同,可做不同的分類

3組織與關連

1-2-3-1對資料呈現的通則性做描述(例如同質料的物體,體積愈大則愈重…)

1-2-3-2能形成預測式的假設(例如這球一定跳得高,因…)

1-2-3-3能在試驗時控制變因,做定性的觀察

4歸納與推斷

1-2-4-1由實驗的資料中整理出規則,提出結果

1-2-4-2運用實驗結果去解釋發生的現象或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5傳達

1-2-5-1能運用表格、圖表(如解讀資料及登錄資料)

1-2-5-2
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1-2-5-3能由電話、報紙、圖書、網路與媒體獲得資訊

 

二科學與技術認知科學概念與技術的培養訓練  

1認知層次

2-2-1-1對自然現象作有目的的偵測。運用現成的工具如溫度計、放大鏡、鏡子來幫助觀察,進行引發變因改變的探究活動,並學習安排觀測的工作流程  

2認識動物、

植物生長

2-2-2-1實地種植一種植物,飼養一種小動物,並彼此交換經驗。藉此栽種知道植物各有其特殊的構造,學習安排日照、提供水分、溶製肥料、選擇土壤等種植的技術

2-2-2-2
知道陸生(或水生)動物外型特徵、運動方式,注意到如何去改善生活環境、調節飲食,來維護牠的健康

3認識物質

2-2-3-1認識物質除了外表特徵之外,亦有性質的不同,例如溶解性質、磁性、導電性等。並應用這些性質來分離或結合它們。知道物質可因燃燒、氧化、發酵而改變,這些改變可能和溫度、水、空氣等都有關

2-2-3-2
認識水的性質與其重要性

4認識環境

2-2-4-1知道可用氣溫、風向、風速、降雨量來描述天氣。發現天氣會有變化,察覺水氣多寡在天氣變化裡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2-2-4-2
觀察月亮東昇西落的情形,以及長期持續觀察月相,發現月相盈虧,具有週期性

5交互作用的認識

2-2-5-1利用折射、色散,電池、電線、燈泡、小馬達,空氣或水的流動等來設計各種玩具。在想辦法改良玩具時,研討變化的原因,獲得對物質性質的了解,再藉此了解來著手改進  

6認識常見的科技

2-2-6-1認識傳播設備,如錄音、錄影設備等

2-2-6-2
認識運輸能源(如汽油)和運輸工具(如火車頭、車廂、軌道)  


三科學本質
對科學本質之認識

 

3-2-0-1知道可用驗證或試驗的方法來查核想法  

3-2-0-2
察覺只要實驗的情況相同,產生的結果會很相近3-2-0-3相信現象的變化,都是由某些變因的改變所促成的  


四科技的發展
了解科技如何創生與發展的過程

1科技的本質

4-2-1-1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2-1-2
認識科技的特性  

2科技與社會

4-2-2-1體會個人生活與科技的互動關係

4-2-2-2
認識家庭常用的產品

4-2-2-3
體會科技與家庭生活的互動關係


五科學態度
處事求真求實、感受科學之美與威力及喜愛探究等之科學精神與態度

1發現樂趣

5-2-1-1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許多的新發現

5-2-1-2
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出信心及樂趣

5-2-1-3
對科學及科學學習的價值,持正向態度  


六思考智能
資訊統整、對事物能夠做推論與批判、解決問題等整合性的科學思維能力

1批判思考

6-2-1-1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創造思考

6-2-2-1
能常自問「怎麼做?」,遇事先自行思考解決的辦法

6-2-2-2
養成運用相關器材、設備來完成自己構想作品的習慣

2解決問題

6-2-3-1養成主動參與工作的習慣

6-2-3-2
養成遇到問題時,先試著確定問題性質,再加以實地處理的習慣


七科學應用
應用科學探究方法、科學知識以處理問題的能力  

 

7-2-0-1利用科學知識處理問題(如由氣溫高低來考慮穿衣)

7-2-0-2
做事時,能運用科學探究的精神和方法

7-2-0-3
能安全妥善的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