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與生活科技第二階段(三、四年級)科學與科技素養的能力 |
|||
一.過程技能 |
二.科學與技術認知 |
三.科學本質 |
四.科技的發展 |
五.科學態度 |
六.思考智能 |
七.科學應用 |
八.設計與製作(中年級無
) |
符號說明舉例:1-2-1-1過程技能à-第二階段à觀察à流水號 |
|
|
1觀察 |
1-2-1-1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
2比較與分類 |
1-2-2-1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去度量,做量化的比較
|
3組織與關連 |
1-2-3-1對資料呈現的通則性做描述(例如同質料的物體,體積愈大則愈重…)
|
4歸納與推斷 |
1-2-4-1由實驗的資料中整理出規則,提出結果
|
5傳達 |
1-2-5-1能運用表格、圖表(如解讀資料及登錄資料) |
二科學與技術認知:科學概念與技術的培養訓練
|
|
1認知層次 |
2-2-1-1對自然現象作有目的的偵測。運用現成的工具如溫度計、放大鏡、鏡子來幫助觀察,進行引發變因改變的探究活動,並學習安排觀測的工作流程
|
2認識動物、 植物生長 |
2-2-2-1實地種植一種植物,飼養一種小動物,並彼此交換經驗。藉此栽種知道植物各有其特殊的構造,學習安排日照、提供水分、溶製肥料、選擇土壤等種植的技術
|
3認識物質 |
2-2-3-1認識物質除了外表特徵之外,亦有性質的不同,例如溶解性質、磁性、導電性等。並應用這些性質來分離或結合它們。知道物質可因燃燒、氧化、發酵而改變,這些改變可能和溫度、水、空氣等都有關 |
4認識環境 |
2-2-4-1知道可用氣溫、風向、風速、降雨量來描述天氣。發現天氣會有變化,察覺水氣多寡在天氣變化裡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
5交互作用的認識 |
2-2-5-1利用折射、色散,電池、電線、燈泡、小馬達,空氣或水的流動等來設計各種玩具。在想辦法改良玩具時,研討變化的原因,獲得對物質性質的了解,再藉此了解來著手改進
|
6認識常見的科技 |
2-2-6-1認識傳播設備,如錄音、錄影設備等
|
|
|
|
3-2-0-1知道可用驗證或試驗的方法來查核想法
|
|
|
1科技的本質 |
4-2-1-1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
2科技與社會 |
4-2-2-1體會個人生活與科技的互動關係
|
|
|
1發現樂趣 |
5-2-1-1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許多的新發現
|
|
|
1批判思考 |
6-2-1-1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創造思考
|
2解決問題 |
6-2-3-1養成主動參與工作的習慣 |
|
|
|
7-2-0-1利用科學知識處理問題(如由氣溫高低來考慮穿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