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彩蝶情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秘書長 林柏昌
0920649222;E-mail:scottlin@ms61.url.com.tw
每當徜徉自然懷抱裡,您可曾被彩蝶翩翩飛舞的曼妙舞姿所吸引呢?台灣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及多樣的地形地貌,孕育出豐富的自然資源,其中更以豐富的蝴蝶資源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至今,已知超過四百種的蝴蝶曾在這塊海島上有過記載描述,其中扣除因氣流牽引或未知因素引入的迷蝶或外來種蝴蝶,以及尚存討論空間之疑問種及滅絕蝶種,還有約370種左右的蝴蝶是繁衍生存於台灣島上,若以全球單位面積所蘊含蝶種比例的角度而言,台灣蝴蝶資源之豐名列世界前茅,其中更難能可貴的是有近40種左右僅產於台灣的特有種蝴蝶近,台灣「蝴蝶王國」的美譽不單所指蝴蝶的種類、數量繁多,更在於其豐富的多樣性價值。
01台灣特有的曙鳳蝶主要分部於中高海拔山區 02鱗粉讓蝴蝶的翅膀增添炫目色彩
在許多人的心中蝴蝶是美麗舞者的化身,牠以曼妙多姿的身影翩翩飛舞於花叢間,五顏六色的翅翼讓大地增添繽紛的色彩與活力;以蝴蝶比擬為浪漫的傳情者並不為過,梁山伯與祝英台淒美動人的愛情故事由江南地區傳頌千古,相傳兩人殉情後即蛻變為蝴蝶之姿再續前緣;蝴蝶之美更是無數藝術、文學、廣告、教育家創意靈感的泉源,因而,縱使人們囚禁於水泥砌成的都市叢林,在日常生活中依舊肆意可見許多以蝴蝶樣貌為形象之作品;若以昆蟲學的角度探索蝴蝶,我們會發現蝴蝶翅膀之所以美麗動人,是因半透明的膜質翅膀上密佈著無數如屋瓦般整齊排列的「鱗粉」構造,而每一微渺的鱗粉本身含有色素而嵌合出一幅色彩豐富的圖騰,昆蟲學家稱之為「化學色」或「色素色」鱗粉;此外,有些種類蝴蝶翅膀上鱗粉缺少色素成分,不過卻具有許多細微的構造讓光線照射時產生繞射、折射作用而呈現出金屬色澤,隨觀察角度之不同可觀察到深淺程度不一的耀眼色澤,這樣的鱗粉則屬於「物理色」或「構造色」鱗粉。筆者自高中社團開始接觸蝴蝶至今逾十年,「蝴蝶」一直是個人所鍾情,其不僅因深受蝴蝶美麗鱗翅的吸引,更因蝴蝶奧秘的生態著實豐富有趣,宛如一把開啟我探索自然之心的鎖鑰,牽引著我以不一樣的心情體驗、探索、認識大地。繼賞鳥活動之後,賞蝶儼然成為另一項健康的戶外休閒選擇,以下僅與讀者分享蝴蝶值得觀察的一生謎情。
★探索蝴蝶產卵之情★
蝴蝶的一生歷經卵、幼蟲、蛹、成蟲四階段,喜愛蝴蝶的朋友在欣賞彩蝶之美餘,進一步深入探索其生態奧秘將更為有趣。卵粒在產下的一刻,並非僅是生命的誕生與延續,其中更蘊含著雌蝶的母愛,因為絕大多數的雌蝶總會不辭辛勞地在野地裡緩慢飛行以找尋幼蟲仰賴的特定植物(稱之”寄主植物”),當找尋到寄主植物時則以腳觸碰植物再行確認,最終則以腳攀附植物穩住身軀後,彎起腹部小心翼翼產下卵粒,這樣的飛行過程可稱之為「產卵飛行」。貼心的雌蝶為了方便讓剛孵化的幼蟲直接攝食,通常挑選嫩葉新芽或是取食的花苞、果實附近小心翼翼產下單顆,而且以單顆產下的方式分攤風險。
03多數雌蝶慎選寄主植才小心翼翼產下卵粒
04幼蟲以蚜蟲為食的棋石小灰蝶尚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生態奧秘
★觀察幼蟲的求生智慧★
卵歷經發育後孵化,發育成熟的幼蟲以大顎咬破卵殼後爬出,多數種類會回過頭將卵殼啃食殆盡,之後則以植物的葉片、花苞、果實等部位為食。蝴蝶幼蟲並不全然都是素食主義者,棋石小灰蝶又名蚜灰蝶,是幼生期屬肉食性的蝴蝶代表之一,幾年前筆者曾於高雄扇平地區觀察到棋石小灰蝶成蝶於竹葉上吸食竹葉扁蚜所分泌的排泄物,詳加觀察後進而在蚜蟲群聚的葉片上發現躲藏於厚厚絲巢中的幼蟲,雖其幼蟲微小且不起眼,不過那獨特的生態價值超乎美學觀點的外表。除此之外,幼蟲捕食介殼蟲的白紋黑小灰蝶,以及三齡幼蟲與家蟻共生並捕食家蟻幼蟲的白雀斑小灰蝶及淡青雀斑小灰蝶亦是少數葷食主義者!
多數人們對於身軀柔軟的幼蟲心存一份莫名恐懼,面對全身刺毛的毛毛蟲更令人敬而遠之。蝴蝶的幼蟲以「毛毛蟲」稱呼並不恰當,因為除了剛孵化的初齡幼蟲外,絕大多數種類體表並無刺毛,既使是長相駭人的蛺蝶幼蟲,牠那令人生畏的刺棘也僅是威嚇自保的武器,並無毒性。幼蟲階段正是許多虎視眈眈天敵的蛋白質營養源,這階段也是蝴蝶被大量消耗的時期,您可否想像有90%以上的蝴蝶無法順利蛻變成美麗飛舞的成蝶,如何在險峻的自然中求生存正考驗其體內基因所流傳的智慧!
05鳳蝶有著秘密武器-臭角來防禦怯敵 06歷經蛹蟄伏而羽化的一刻令人悸動
★感動蛹的伏蟄及羽化蛻變★
蛹看似伏蟄沈靜,其實正是蝴蝶由幼蟲蛻變成彩蝶的過渡時刻,體內所進行的重組過程更是難以言喻自然奧秘;蛹階段由於已固定無法移動自如,幼蟲除了挑選適當化蛹位置外,融入環境的造型及隱蔽色彩是保命技倆的不二法門,許多蛹外貌宛如枯枝、葉片、果實的造型,不禁令人讚嘆造物之神奇。野地裡的蝴蝶多半選擇破曉前羽化,牠們以身軀之力頂破蛹殼,選擇合適的位置後舒展翅膀並靜待硬化,在曙光展露的一刻展翅遨翔天際。
★觀察成蝶的飲食文化★
「蝶戀花」是一幅絕佳的圖像,亦是人們對蝴蝶最熟悉不過的印象。然而事實上成蝶食物的選擇非常多樣,並非僅有花蜜而已,若您能清楚掌握牠們的習性與食性,投其所好將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談及蝴蝶究竟取食何種食物呢?我們可以先試著觀察成蝶頭部下方由下唇鬚保護著的「吸管式口器」,平時口器如水管般捲曲收藏著,覓食時則將口器伸直啜飲。蝴蝶受限於吸管般的口器構造,主要以流質液體為食物選擇,舉凡人們所熟知的花蜜外,水分、腐果、樹液、汗水,甚至是動物排遺(糞便、尿液、屍骸)都受特定蝴蝶所偏好呢!若想在野地裡探訪各式各樣的蝴蝶,若僅只是守候於花叢間可能永遠都只能觀察到一部分的蝴蝶。
07蝴蝶頭部吸管式口器構造 08微小的沖繩小灰蝶在公園綠地十分常見
★追逐彩蝶形態之美★
一襲黑色晚禮服的鳳蝶幽雅地飛臨總引起眾人驚嘆,牠宛如貴婦人般常配戴著如珠寶飾品的紅、黃、綠、白色彩為點綴,許多種類後翅則有燕尾般的尾狀突起而更顯雍容華麗。偏好活動於開闊環境的牠訪花吸蜜時總振翅不停地匆忙不已。台灣的蝴蝶共分十個蝶科(鳳蝶科、粉蝶科、斑蝶科、蛺蝶科、蛇目蝶科、環紋蝶科、弄蝶科、小灰蝶科、小灰蛺蝶科、長鬚蝶科),各種蝴蝶無論在形態樣貌或是生態習性各有差異,帶著一本圖艦到野外認識多姿多采的蝴蝶別有一番樂趣。
蝴蝶充滿奧秘蛻變的一生,不僅是台灣形象表徵,在民國五0∼六0年那段生活困頓的年代,全台灣有近三萬的人力投入蝴蝶採集、加工製造、外銷工作,難以估算的蝴蝶犧牲了寶貴生命成為創造經濟奇蹟的幕後英雄。在蝴蝶加工產業早已式微的今日,蝴蝶並未得以稍加喘息,人類與自然爭地所造成棲息環境破壞,讓台灣的彩蝶與其他生物面臨相同的生存危機。舞躍的彩蝶不僅只是自然野地裡的美麗舞姬,更是生態環境優良與否的指標生物,關心蝴蝶資源保育也正是直接提升您我生活品質。台灣蝴蝶保育學會為一致力於推動蝴蝶生態研究、保育、教育、推廣工作的民間組織,諸多賞蝶體驗、講座、課程、培訓等活動訊息您可上網瀏覽得知(http://www.butterfly.org.tw),「將彩蝶翩飛的自然野地留存世代子孫」這份信念期望獲得您我共鳴。
09蝴蝶翅膀蝶畫加工代表作
【賞蝶入門推薦參考書籍】
台灣常見的蝴蝶(2003)․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發行
賞蝶篇(1994)․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發行
近郊蝴蝶(2003)․聯經出版社 發行
台灣賞蝶地圖/圖鑑․星晨出版社 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