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水生植物 | 二、水生植物家族 |
三、水生植物的生育環境 | 四、水生植物面臨的生存危機 |
五、如何栽培水生植物及造景 |
水生植物指的是一群生活在水中或近水邊緣的植物。然而,水與植物之間的親密關係需達到何種程度才能歸類為水生植物?這個問題常引發各方專家、學者不同的意見。
有人認為,只有植物體的部分或全部,長期離不開水域生活,才能算是真正的水生植物;但是,卻也有人主張,只要是生長在水邊潮溼地上的植物,也都該歸類為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的定義問題紛紛擾擾,很難有個標準性的定論。總而言之,一般對水生植物的定義,含括植物體完全沉浸在水中、葉片飄浮水面以及生長在水邊或濕地環境裡的植物。
當然,有些植物看似陸生植物,如紅樹林植物或茅膏菜科的食蟲植物等,不過,它們的自然分佈僅限於沼澤區,不會像陸生植物一樣四處亂長,有了這樣的限定,也就能較明確的區分什麼是水生植物!
其次,有些植物的生活面廣泛,定義問題有時容易產生混淆,如鱧腸、翼莖闊苞菊和掃帚菊等,這些菊科植物的蹤跡遍佈台灣各地的水田、荒地、路旁、溪畔及沼澤裡,幾乎在任何環境中都能生長,且無法長出真正的沉水葉來,因此它們就成為所謂的「廣義性」物種,也就會隨研究者的不同,給予列入或刪除。
再者如睫穗蓼、圓葉山梗菜等植物,它們的多數族群偏向陸地生活,不過,植物體只要與水接觸,便能發展出沉水葉來,因此沉水葉的有無,也是決定水生植物定義的一大因素;因為陸生植物是無法長出能夠適應水中生活的沉水葉來。
一般民眾對於水生植物的認識好像深感陌生,其實,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水生植物,只是不知道它們是水生植物的一部分。例如我們食用的稻米(水稻)、空心菜、茭白筍、芋頭、蓮藕(蓮花)、菱角(台灣菱)、馬薯(荸薺)等農作物,它們都算是水生植物的一份子。
台灣分佈約
350種的水生植物,其中含括多數原生種及少數歸化植物。這些水生植物,它們在野地裡所面對的生育環境並不相同,有些喜愛沉浸在水中生活、有的會漂浮水面、有些則會將植株挺出水面生長或植物體完全暴露在空氣中生活。一般,可依它們的生活習性,區分為四大類型:1.沉水植物:
這一類植物是最典型的水生植物,也是最被大眾所認同的一群。它們的植物體是完全沉浸在水中生長,沒有水上形態。生育的水域由淡水至海水,部分漂浮水面生長,如南方狸藻,有些則生活在20米深的海域,如毛葉鹽藻。
多數沉水植物會將根定著在泥土中,葉片通常呈線形、針形或絲狀,質感較為柔軟,這樣的葉形有助於流水中生長,以便減少水流的衝擊。當然,沉水植物中不乏有大型葉片者,如水車前,不過,這類植物通常生活在靜水域中。
有少部分的沉水植物,屬於無根性植物,如金魚藻、絲葉狸藻等,它們會依附在其他植物體間或隨波漂浮,因此也可以將它們歸類在漂浮性植物中。
大部分的沉水植物會在繁殖期時,將花挺出水面,以便授粉,如黃花狸藻。但是,也有一群沉水植物,它們的生活史完全在水中度過,就連開花也不例外,如茨藻科植物。
2.浮葉植物:
談及浮葉植物,我們馬上會連想到睡蓮或荷花,沒錯!前者是典型的浮葉植物,但是後者則屬於挺水植物。荷花就是蓮花,雖然在野外也常能見到它的浮水葉,但那是荷花的幼葉,葉片一旦成熟,便會挺出水面生長。植物的形態分類是以成株來作為考證依據,因此荷花便是一種挺水植物。浮葉植物生活在淡水域中,通常分佈在池塘、湖泊或其他靜水環境中。但是,也有部分的浮葉植物喜愛生活在湍急溝渠或溪流中,如眼子菜科植物。
各種浮葉植物的根、莖或塊莖,是定著在水底的泥土裡,葉片由長長的葉柄支撐著或由莖帶至水面,葉子通常呈寬大的圓形、心形或橢圓形。
多數的浮葉植物都有發達的沉水葉,以便適應環境的改變,代表性植物如台灣萍蓬草、眼子菜等。
3.漂浮植物:
飄浮植物與浮葉植物容易發生混淆現象,葉子都是浮水生長,理應合併一起。但是只要詳加觀察之後便會發覺,它們的習性還是有很大的差別;兩類植物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浮葉植物的根或莖是定著在泥土裡,漂浮植物的根則是生活在水中,隨水流四處飄行。雖然,飄浮植物在水位退去時,根偶爾也會定著在土表,但通常定著性差,一但水位上升時,便會脫離土表浮水生長。飄浮植物的植物體通常較為小型,不過繁殖力卻相當驚人,例如浮萍科植物或滿江紅。
再者,部分飄浮植物的沉水葉相當奇特,例如:槐葉蘋,它是一種無根性植物,水下的根狀物是它的沉水葉,已取代根的功能。
4.挺水植物:
這是一群擁有眾多成員的家族,也是最被爭議的一群。在水生植物的四大家族中,沉水、浮葉及漂浮型,都是典型的水生植物,各方專家、學者定論無議。唯獨挺水植物家族,議論紛紛。因為全球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水生植物是屬於挺水性,它們的形態與生長環境呈現出多樣性,有些偏向陸生、有些習性近似浮葉或漂浮,有些則可常年沉水生長。
自然生態是多彩奧妙的,許多的定義是沒有絕對性的,有些陸生植物偏向濕生性,有些水生植物則喜愛陸上生活。到底哪些植物是屬於水生或陸生,哪些植物該歸屬於哪一類型?這真是一個艱深的難題。總而言之,一般對於挺水植物的定義,限於植物的自然分佈僅限於沼澤區或植物能長出沉水葉,囊括的物種包含草本及少數木本植物。
挺水植物的生育環境是多面性的,由高山湖沼至海岸潮間帶。它們通常生長在畔邊或水位較淺的地方,根也是長在泥土裡,但葉片或莖卻挺出水面。
然而有部分挺水植物,可以常年沉浸在水中生長,當然,生活在水下的的沉水葉與挺水葉形是截然不同的。像這樣能適應水面上與水下生活,且葉形變化多端者,我們稱之為「兩棲性植物」,如節節菜或石龍尾屬植物。
由於挺水植物的成員眾多,生長的環境各不相同,因此常被細分成許多類型,如濕生植物、濕地植物、岸邊植物、湖畔植物等,但這些都算是挺水植物的一份子。
台灣產約三百餘種的水生植物,涵括了溫帶到熱帶性的物種,而且遍佈在全台各地。由北至南、從高山到海岸,都有水生植物的分佈,只要留心注意,不難發現它們的蹤跡。
1.平地稻田:
現今的平地水田生態已大不如前,多數沉水植物已被除草劑毒害及福壽螺食盡,芳蹤難尋。普遍生長在全台各處水田的水生植物有:水丁香、細葉水丁香、野慈菇、泥花草及早苗蓼。
2.山區稻田及廢耕田濕地:
近些年來,台灣的稻米生產過剩,許多山區的農田不再耕作。在長期缺乏干擾下,這些荒蕪的田地,順理成章成為水生植物生長的溫床。這樣的廢耕田多見於中部以北地區,尤其以台北三芝、金山、雙溪至貢寮一帶最為多見。台灣產的稀有水生植物,多數分佈在這個環境如:窄葉澤瀉、冠果草等。
3.他農作物栽培田:
水生農作物除了水稻之外,尚栽培有:茭白筍、荸薺、荷花、菱角、空心菜、芋頭、睡蓮、多花鴨舌草、尖瓣花及豆瓣菜。因此,栽培這些水生農作物的田地,也成為其他水生植物生長的好地方。
4.灌溉溝渠:
溝渠環境原本也是水生植物生長的溫床,可惜,近年來,多數溝渠已水泥化,加上水污染及福壽螺為害等問題,現在已經很少見到沉水植物密集生長其間的景觀。5.溪流:
台灣山區的溪流多半湍急,不利水生植物生長,因此,分佈其間的水生植物種類相當少。但是也有例外;像宜蘭北橫明池路段的溪流,建設有多處的攔砂壩,部分流域的溪床,淤積有深厚的腐質層,就像沼澤一樣,小箭葉蓼、小葉四葉葎、水毛花、尼泊爾溝酸漿與眼子菜等多種濕地植物在此盡情的繁衍。
6.池塘:
台灣各地的池塘數量相當多,但是多數野塘已遭到填土命運或水泥化,保有原始景致的野塘日漸稀少。許多原先賴此為生的水生植物大量消失或滅絕,如水杉菜、烏蘇里聚藻、澳古茨藻、披針葉水蓑衣及台灣萍蓬草等。現今的池塘景觀則由大萍或布袋蓮等外來植物取代。
7.山區湖泊:
台灣所謂的「湖」面積都很小,如汐止的新山夢湖頂多算是一座
池塘。但是為了名稱上的使用方便,在此還是採用「湖泊」這個字眼來介紹這些生育環境。
台灣的高山湖泊有不少,但是,有水生植物蹤跡的海拔,多半在兩千公尺以下的湖沼區。台灣水生植物豐富的湖泊區有:宜蘭的雙連埤、草埤、?埤、崙埤池、中嶺池、松羅湖、神秘湖;台北的新山夢湖、夢幻湖;新竹的鴛鴦湖及屏東的南仁湖。
8.水庫:
一般而言,水庫的水位過深,並不適合水生植物生長。因此,像北部的翡翠水庫、石門水庫,中部的明潭水庫、日月潭水庫,南部的白河水庫、蘭潭水庫等,都沒有特殊的水生植物分佈,周圍岸邊多以水柳及蓼科植物為主。
9.河口濕地:
這是一種複雜的環境,分佈其間的水生植物,必須要能夠忍受每日潮汐漲退及半淡鹹水的嚴苛環境。
談起河口濕地,最令人聯想到的植物便是紅樹林植物,北台灣的淡水河口分佈有東南亞最大純林族群的水筆仔。位於竹紅毛港河出海口的新豐紅樹林濕地,除了水筆仔外,混生的海茄苳更是在台灣分佈的北限。而台南及高雄地區的多數河口區,都有海茄苳、紅海欖及欖李的蹤跡。
10.鹽田:
台灣的鹽田見於西部,尤其以嘉義東石到高雄永安一帶最為集中。這裡的海水鹽分較高,受季節的影響,水溫的變化也頗大,很難想像會有沉水植物繁衍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但是像卵葉鹽藻、貝克鹽藻及流蘇菜這幾種植物,卻喜愛這樣的環境,不禁令人喟嘆:大自然真是奧妙!11.潮間帶海域:
台灣的海岸潮間帶,分佈豐富的藻類植物,然而高等的海生植物卻十分稀少,目前僅記錄7種。西南海岸是這些高等海生植物的最大產地,另外,在澎湖群島、蘭嶼及綠島也有分佈。12.季節性濕地:
顧名思義,這類型的生態環境是受雨季的影響而發生,唯一符合要求的生育地,目前僅見嘉義市境內的彌陀濕地。每年春末,嘉義地區受梅雨季的影響,開始降雨,原本乾旱的土壤因此獲得滋潤。彌陀濕地位在一處土丘下方,一年中總有半年以上的時間,土壤是呈現乾旱的狀態。5至10月間受雨季的影響,土丘會不斷滲出水分來,並延伸至濕地中,各種濕地植物受水的滋潤,便開始萌芽生長,直到
11月初,幾乎所有植物都會完成生活史,繼而枯死等待下次雨季的來臨。這處僅有數坪大的濕地,具有不可思議的植被組成,包含小田島氏穀精草、小球穗扁莎等新記錄植物及其他稀有或瀕危種,如:寬葉毛氈苔、胡麻草、齒葉泥花草、裂穎茅、胡瓜草、密穗磚子苗、雙穗飄拂草、菲律賓穀精草、皺果珍珠茅、毛果珍珠茅、裂稃草等。
13.濕山壁及濕山坡:
山壁上也有水生植物的分佈嗎?答案是:有的。不過,種類極少,如北部近郊的汐止或陽明山的濕山壁上,就有食蟲植物──小毛氈苔的蹤跡。另一種狸藻科的食蟲植物──圓葉挖耳草,更只分佈在有水滴落的濕山壁上。
14.海岸凹谷濕地:
位於新竹竹北市與新豐鄉交界的蓮花寺濕地,是一處典型的海岸山谷濕地。這裡的土壤由土黃色細沙構成,兩面的坡地會不斷滲透出水分來,保持谷地中地表的濕潤。這裡分佈有種類眾多的濕地植物,稀有者如:大井氏燈心草、直立半邊蓮、光巾草、大葉穀精草、蔥草、矮水竹葉、田蔥、點頭飄拂草、水蔥等。
除此之外,這裡更是知名的食蟲植物產地,分佈有長葉茅膏菜、寬葉毛氈苔、小毛氈苔及長距挖耳草。
二十年前,在台灣鄉村地區的溝渠或水田中,四處可見像金魚藻這樣的沉水植物,然而到了今天,金魚藻竟然成為瀕臨滅絕的植物。其實,不只金魚藻的生存有憂慮,台灣多數的水生植物都面臨了生存危機!
到底台灣的水域生態出現了什麼危機呢?現今,我們必須找出原委,好好解決這些問題,否則不久之後,可能就只能在水族館或圖片裡,見到台灣原有的水生植物了。
1.生育地遭到田土及開發的命運:
孕育著豐富植被的濕地,需要經歷百年以上的生態演化才能形成。然而,在今天經濟過掛帥的台灣,一塊濕地只要被發現有開發價值,濕地裡所有的生命,便會在一夕之間全遭毀滅。早年日月潭水庫的開發,造成線葉藻、印度莕菜及睡蓮的滅絕。近年最令人惋惜的,則是桃園及新竹台地上的池塘性濕地,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桃竹一帶原有少數古老池塘,繁衍許多稀有植物,如國寶級水生植物──台灣萍蓬草、水杉菜、烏蘇里聚藻、大井氏燈心草、田蔥等族群。近幾年來,多數的古老池塘,一座座遭到填土的命運,導致這些稀有水生植物的族群數量,更加稀少,有些甚至已消失。除了桃竹一帶的池塘性濕地外,目前台灣還不知道有多少塊濕地正等待被填土、開發的命運!
2.外來生物的競爭與危害:
民國70年代,台灣引進福壽螺,為水生植物帶來重大浩劫。這一種原產南美洲的螺類,繁殖能力驚人,平地水域裡的沉水植物幾乎全被牠們給吃食一空,這也就是台灣低平原地區,再也見不到金魚藻的主要原因。
外來觀賞水草的歸化問題也常引起許多爭議。例如布袋蓮、大萍等植物的溢出,會造成河道堵塞及強勢壓制其他原生植物生長,令人厭惡。然而,現今平地水域多半被污染,加上福壽螺肆虐,導致生態系一片死寂。但是,有些外來水生植物的抗污性強,且不受福壽螺青睞,河岸有了它們,才保有些許綠意,從這個角度看來,這些外來客似乎也有它們生存下來的價值。
3.溝渠水泥化
將溝渠抹上水泥,是現代化的象徵,雖然因此便利了排水功能,但也扼殺了許多賴此環境生存的水生植物,突顯出文明發展與保育的衝突。因溝渠建設而面臨生存危機的水生植物,有風箱樹、穗花棋盤腳等護堤植物。
4.水源污染
水域一但遭到污染,幾乎所有的水中生物都無法生存。台灣平原地區的水源污染嚴重,沉水性植物很難在其中生長繁衍。至於山區的水源,由於保有一定的清淨,在破壞較小的情況下,還能見到許稀有水生植物繁衍其間。
5.稻田永久休耕及轉作
在台灣,水生植物最為豐富的生長區域,大都集中在低山區的梯田裡。不巧的是,水稻種植現已不符合經濟效益,許多農田早已荒廢或轉耕成旱作。
廢耕田在初期,因為沒有人為干擾,的確是各種水生植物生長的溫床;尤其是對弱勢植物而言。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田地上會產生自然演替,一些競爭力強的草種,會慢慢淘汰弱勢的種類,最後侵占整片田地。反之,田地如有耕作,土壤年年翻新,就能仰制強勢植物的擴張,各種植物便能隨四季的水位變化,欣欣向榮的生長。由此可知,一旦稻田永久休耕或轉向成旱作時,生長其間的沉水植物,無疑是被宣判了死刑。
6.農藥危害
早期農藥的使用,大都是為了防治農作物的病蟲害,對水生植物的傷害還算輕微。但近年來,農地裡大量使用除草劑及毒殺福壽螺的藥劑,這兩類農藥便成了水生植物致命的殺手。
近年來,國人對於水生植物的認識已逐漸普及化,栽培水生植物做為觀賞、教學,勢必成為一種趨勢。老手們對於水生植物的栽培可能有自己的一套見解,但對於新手而言,水生植物的栽培可就成為一項難題;尤其是學校的老師們,想要種植水生植物做為教學題材,卻不知如何的栽培好它們及如何的造景。本文將針對這些新手們,將水生植物的栽培及造景區分成室外、室內及水族箱三大部分來介紹!
1.庭園或校園的水池
(1)事前的準備
水池的設計:只要是自己喜愛的形態,要設計什麼樣子的水池形狀都能栽培水生植,但是有一點必需說明的是:種植水生植物的水位最好能區分出深淺位置,這樣才能容納較多種類的水生植物,畢竟水生植物的生長水域各有不同。
挖掘水池:水池的深淺,一般以挖掘三層式的水池最為理想,以配合各種水生植物對水位的需求。接著,在池底抹上水泥或鋪上防水帆布。等水泥乾了之後在填入泥土。
鋪上泥土:一般以挖掘出來的土壤混合百分之四十的園藝用培養土,如果可行,在加上百分之二十的溪沙。土壤鋪好之後,最好在填上一層溪沙以防止土中雜質溢出。
準備放水:要種植水生植物前,通常需放入少許的水,但以泥土浸濕為標準,等全部種植好之後,才注入所需的水位。
檢查植物:無論從野外採集回來或是自商家買來的水生植物,栽培前一定要先檢查是否有帶病蟲害,並適度的修剪老葉或不良的根系,然後清洗乾淨。尤其是從野外帶回的沉水植物,容易附著藻類,假如沒有好好清洗乾淨就放入水池中,那麼日後便會造成整理上的困難。
(2)植物的配置
深水區:一般以深水區域先種植。選擇的種類以浮葉性植物及沉水植物為主,例如:台灣萍蓬草、齒葉睡蓮、金魚藻及苦草等。
淺水區:宜選擇既可挺水,也能沉水生長的兩棲性植物為主,例如:圓葉節節菜、石龍尾、水蓑衣等。
池邊濕地區:通常以大型挺水植物為主,例如:香蒲、水毛花、風車草或菖蒲等。另外,也能種植像過長沙、牛毛氈、微果草等小型匍匐性植物做搭配。
(3)管理與維護
a.養魚:有水的地方容易招來蚊蟲,因此水池中,最好能養殖一些小型魚類來保持生態平衡,例如:大肚魚、羅漢魚或蓋斑鬥魚等。適度放養黑殼蝦及螺類,也能減低藻類的滋生。但不宜飼養大型的草食性魚類,例如:錦鯉、草魚等,以免水生植物遭到啃食。
b.施肥: 如果經濟許可,可以在土壤中加入水族專用的基肥,一般陸生植物使用的基肥含氮太高,用於水中容易滋生藻類、惡化水質,故較不適宜採用。挺水植物可使用一般性肥料直接噴灑葉面。沉水植物則需使用水溶性肥料,如市售的花寶一號或是水族專用的液肥等。 c.病蟲害防治:水生植物的害蟲往往比陸生植物多,水上通常以蚜蟲、斜紋夜盜蛾為主,水下則有令人厭惡的水冥蛾幼蟲為害最猖狂。如果要以生物防治法來仰止這些害蟲,以筆者的經驗而言,只是紙上談兵,難以達到效果。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也只能選擇化學藥劑。在使用前需注意的是:不管採用任何的有毒化學藥劑,均會對水中的魚、昆蟲及螺類產生傷害,因此使用時務必要十分小心,並控制藥的用量,將傷害減至最低的程度。假如要用藥物來預防葉片的病害,可選擇「億力」或「免賴得」。但假使植物已受到感染發病,就需選擇其他藥劑使用。雖然,殺菌劑的毒害輕,不過,為了安全起見,還是要留意劑量。
(4)繁殖方法
播種:絕大部分的水生植物都會開花,採收成熟的種子後可進行播種繁殖。在播完種子,等待萌芽的期間,土壤一定要保持濕潤。如果是沉水植物則以淺水盆播種較適宜。
扦插:只要是有莖節的水生植物,都能以扦插的方式來進行繁殖。只是扦插床必需保持一定水位,才能順利發根。
分株:像田蔥或台灣產的穀精草科植物,它們屬於沒有莖節的叢生植物,無法進行扦插,這時就需採用分株法,將母株以外的子株拔離,各別種植。
(5)重新佈置
水生植物種植有一段時間之後,假使想要重新佈置時該怎麼辦呢?
首先將池中的魚蝦撈出,然後把水抽掉。等池中完全沒有水之後,將水生植物一一移出。這時,需準備其他容器或塑膠袋,安置移出的植物,並放置陰涼處,以防止植株脫水死亡。等池中的動植物全部移出後,便可更換底土,依前述方法和程序重新佈置、種植。
2.室內栽培
如果校園或家裡沒有多餘的位置建水池也沒關係,在室內一樣能夠栽培水生植物。容器的選擇也十分多樣,同樣能夠發揮創意及巧思,進而享受栽培水生植物的樂趣。
大致上說來,水生植物的室內與室外栽培方法無太多不同像是土壤、肥料、農藥及繁殖方法等,多半依循相同的原則。不過,室內環境畢竟有它的獨特之處,以下就來說明該注意的事項:
(1)容器的選擇
無論是塑膠盆、玻璃缸、陶甕、水泥槽或是保麗龍箱等,只要是能盛水的容器,就能用來種植水生植物、不過要注意容器的深淺與口徑大小,是否適合所栽植的水生植物。例如:浮葉植物的葉片往往較為寬大,栽培時就需要口徑較寬廣的器皿。
(2)注意日照
水生植物與陸生植一樣需要照射大量的陽光才能生存,但是室內最缺乏的就是陽光了。因此,要注意將水生植擺放在窗台邊、陽台上或其他日照充足的位置。否則,就要採用太陽燈或鹵素燈照射,以補充不足的日照。
(3)栽培的方法
挺水及浮葉植物可以直接種植在盛水容器中,也可以準備一個大水槽,在將種植有水生植物的小容器,放入其中,依植株高矮予以佈置造景。
三、水族箱栽培
在水族箱中栽培水生植物更加令人賞心悅目;尤其是輕柔的水草隨著水波搖曳生姿,不時還有小魚兒在水草叢中往來穿梭,這樣一個美麗的水底世界,讓人憂煩盡消。
1所需器材
(1)
水箱:(3)過濾器:
(4)二氧化碳鋼瓶:
要在水族箱中養好水草,一定需要補充二氧化碳,這樣才能維持水草正常的光合作用。
(5)底砂:
種植水草需選擇較細的砂子。市面上出售的砂子有許多種,如美國細砂、荷蘭細砂、宜蘭砂及珊瑚砂等;前兩種的效果佳,後者則不宜使用。
(6)加溫器:
台灣冬季氣溫較低,要用加溫器將水溫保持在22∼26度之間,但千萬不要超過26度。如果家中有暖氣空調,就不需要使用加溫器。
(7)冷卻機或電風扇:
夏季氣候炎熱,水族箱中的水溫往往過高,這時就需採用冷卻機或電風扇來散熱,冷卻機雖有好效果但是價格昂貴且耗電,但電風扇效果則較不理想。
(8)基肥:
加放在底砂中,是供給根部營養的主要來源。市面上有許多品牌販售,效果都不錯。
(9)剪刀:用來修剪水草。
(10)鑷子:種植水草用。
(11)水管:換水時需要用到的管子。
(12)清潔布或刷子:清潔玻璃,但要選擇不傷玻璃的質地。切勿使用菜瓜布,容易刮傷玻璃。
(13)溫度計:測量水溫。
(14)定時器:控制照明時間及二氧化碳的流量。
2.開始動手
(1)鋪設底砂:
先將砂子清洗乾淨,接著,將一半的砂子與基肥倒入水族箱中,加以攪拌混合,然後在將剩下的砂子鋪蓋在上方,這樣就可避免基肥溢出而污染水源。
(2)放水:
底砂鋪設完成之後,就可以將水注入水箱中。要注意水流不要直接衝擊到底砂,否則肥料會被水沖出來。最好的方式是在水管先端裝上廚房用的濾水
頭,讓水減壓流出。水放了半缸後,先抽換一次,這樣可以去除不良水質。
(3)種植水草:
水放半缸就好,這樣種植水草比較方便。水草造景可依個人喜好及創意發揮,不一定要按照什麼規則。但基本的原則是要將整個水箱區分成:前景、中景及後景三部分,種植矮、中、高的水生植物,這樣才能展現出造景的層次美。以台灣的水生植物來搭配而言,前景用草可選擇小穀精草、日本簀藻、牛毛氈、短柄花溝繁縷、微果草或台灣萍蓬草等。中景適合的草種有:三白草、印度節節菜、瘤果簀藻、石菖蒲、黑仔荸薺及台灣水韭等。後景則可以考慮南仁節節菜、水杉菜、無柄花石龍尾、白花紫蘇草、盤腺蓼、聚藻或竹葉眼子菜等。
(4)過濾器、燈光及二氧化碳的使用:
水草全部種植之後,接著要將過濾器啟動,並妥當安置好燈具及二氧化碳鋼瓶。光照最好每日固定照射8~10小時,選擇白天或夜晚的時間皆可。二氧化碳可與燈光同時開啟,兩者使用同一個定時器即可。至於二氧化碳釋出的量,要依水族箱的大小自行調節,以4尺缸而言,一般以一秒鐘兩氣泡為宜。市面上有一種擴散器,可將二氧化碳快速溶解在水中,如果不用擴散器,也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將二氧化碳的引管接入過濾器的出水管中(需鑽洞插入),讓水流強力將二氧化碳送出、衝擊水箱壁反彈,這樣就能讓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
(5)加入其他生物:
水草缸中也可以搭配著養魚,這樣更符合生態平衡。不過,飼養的魚隻數量不宜過多,也不宜選擇大型種類或草食性魚種。如果您種植的都是台灣原生的水生植物,那麼也可以考慮養一些本土性的魚類,讓整個水缸充滿台灣味。例如:上層魚類可選擇青將魚,中層可考慮蓋斑鬥魚、雙邊魚、短塘鱧、革條附鱊、淡水類的海龍等,下層則有:日本禿頭鯊、花鰍、台灣櫻口鰍或各種小型的蝦虎。除了魚之外,也可以養一些小型蝦,牠們不僅可供觀賞,也是清除藻類的高手。另外,也可以放入淡水螺類,如壁蜑螺會清除玻璃上的藻類等。
(6)注意事項:
a.建議使用鑷子種植水草,這樣才不會大面積動到底床,水草的定著力也較佳。 b.水草種植後盡量不要再任意的移動,因為在拔移的過程中,容易傷害到水草的根部,而且底床一經翻動,肥料便會溢出,使水質惡化。 c.栽植前務必要將水草清洗乾淨,絕對不能留下絲狀藻,否則一旦讓它在水族箱中繁殖,日後將很難清除。 d.水中養分的補給要固定,每個月要定期補充2~3次,通常於換水後的隔日在加入。液肥的品牌最好不要固定,輪流使用各種品牌的肥料,才能讓水草吸收不同比例的養分及微量元素。 e.最好每10~15日換一次水,每次更換一半或三分之一的水量。修剪下來的水草可以送人或種類在盆子裡,當庭院植物觀賞。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