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的地質與地形景觀欣賞簡編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資深輔導員呂文雄原作  召集人陳仁和簡編

澎湖自然環境

一、地理位置     二、       

三、          四、          

五、           六、地形發育史

地質景觀

一、    1.火成岩2.沉積岩3.變質岩

二、岩層構造1.玄武岩柱狀節理與板狀裂理2.層狀岩石的層理3.褶皺

三、地層層序

地形景觀

一、地形特徵1.方山地形2.地勢南北傾斜.南高北低海岸線複雜3.海岸線複雜

二、陸上地形1.風成地形2.沖蝕地形3.風化地形

三、海岸地形1海蝕地形2海積地形3.風化地形4生物建造地形或生物作用造成的地形

結語

 

壹、澎湖自然環境

一、地理位置   Top

()澎湖群島是火山活動形成的島嶼,由近100個大小不等的島嶼和岩礁組
成,是台灣唯一的島縣。

(二)東西約42公里寬;南北約67公里長。北回歸線穿過望安島和虎井島之
間。澎湖群島四周環海,是一個多風少雨而又潮濕的特殊地區。

二、面積   Top

()澎湖群島面積大約126平方公里,由於位在大陸棚淺海中,平均海深不
100公尺,最淺的地方大約60公尺左右。

()由於有很多海蝕平台和廣大的珊瑚淺坪、砂灘、礫灘,退潮時面積約增加37平方公里,變成約164平方公里。

三、氣候    Top

澎湖群島氣候的特徵如下:

()降雨量少

年雨量只有1¸000公釐。原因如下:
1.地勢低平,無地形雨。
2.在背風面,少颱風雨。
3.地面狹小,無熱雷雨。

()季風特強

10月至3月時,東北季風通過管狀的台灣海峽時,風力加強。澎湖群島剛好位在台灣海狹,所以冬天風力特別強。

 

()蒸發量大

因為冬天吹強風,夏天日照長,所以年蒸發量是1¸800公釐,比年降雨量大了將近1倍。

()氣溫適中

因為北回歸線通過澎湖群島中央,全縣屬於亞熱帶,加上海洋調節,年平均溫度22.3℃,不會太熱也不會太冷。

四、海況    Top

()   波浪

冬天常看到3~5公尺高的浪。夏天颱風來時,巨浪高達7公尺以上,這是促使澎湖海岸後退的主要力量。

()   潮汐

海水面每天漲退,叫做潮汐。潮汐引起的海流叫做潮汐流。潮汐流會搬運漂砂。

()   海流

澎湖群島位居台灣海峽之中,夏天由南來的黑潮支流進入台灣海峽,冬天由北來的中國沿岸流進入台灣海峽,也會搬運沿岸地區的漂砂。

五、地質    Top

()安山岩質:花嶼由安山岩質的熔岩組成。

(
)玄武岩質:其餘各島嶼都是由孔洞式或裂隙式火山噴發形成的玄武岩質熔岩與沉積岩  
            
夾層構成。

六、地形發育史 Top     

(一溶岩流:一千多萬年前,一股股玄武岩岩漿流到地表,形成廣布的平頂台地。
   
(
)節理和裂理:岩漿快速凝固,產生柱狀節理。上下層岩漿凝固時間不同形成板狀裂理。

(
)陶層和炭層:高溫岩漿烤焦接觸黏土質形成燒陶般物質。接觸漂木等形成一層煤炭。

(
)風化:當玄武岩接受風吹雨打、日曬,就會產生洋蔥狀風化。

()文石:當玄武岩凝固,內部氣體逸出形成小孔洞。就會產生美麗紋路的文石。

()砂岩:澎湖一般可見到三層玄武岩間夾有砂岩。部份玄武岩上方有石英砂。

貳、地質景觀

一、岩石  Top

()  火成岩    Top

1.火成岩:地底岩漿在地下或地表冷卻凝固而形成的岩石,稱為火成岩。

2.
熔岩台地:澎湖玄武岩流是寧靜式噴出岩,粘度稀,流動性大,形成熔岩台地。

3.火山碎屑岩:小規模中心噴發產生火山碎屑岩(依粒度分凝灰岩和火山角礫岩)。

4.侵入岩:岩漿侵入地殼深處冷凝成侵入岩,如望安微輝長斑岩和花嶼斑岩。

()    沈積岩   Top

1.沈積岩:地表岩石碎屑等,經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的岩石稱為沉積岩。

2.  :最常見的是由珊瑚、貝殼碎片、玄武岩礫沉積,石灰質膠結成的灘岩。

3.砂頁岩:由石英砂粒和石灰質、矽質或鐵質膠結而成的砂岩或頁岩。

4.石灰岩:由水中碳酸鹽或碳質生物遺骸堆積成的珊瑚礁石灰岩和殼灰岩等。

()   變質岩    Top

1.變質岩:變質岩是火成岩、沉積岩或變質岩等,受溫度或壓力改變成分形成的。

2.熱水變質:花嶼有6000~6500萬年前受250~300℃極低度熱水變質作用形成的變質岩。

()   礦產   Top

   1.泥煤層:虎頭山、菜園、豬母水等地有採煤記錄。裡灣、小門嶼有泥炭層,但厚度不超過30公分,而且碳化程度差,火力極弱,無開採價值。

             2.褐鐵礦:分布在各島嶼,如姑婆嶼、鳥嶼等地,但經濟價值都低。

   3.  :較有經濟價值可供裝飾用。前清時產地以外垵及小池角二處為主,盛產期在台灣光復前後。近期將軍、望安、風櫃、龍門、通梁等有開採,產量少。

     岩層構造    Top

()   玄武岩柱狀節理與板狀裂理    Top

      1.    :玄武岩熔岩流冷卻收縮時的張力,會使岩石發生六角柱狀破裂面就叫做節理。節理會形成粗大石柱,最大直徑可達一公尺以上,但以五十公分以下者較為常見。石柱會圍成壯麗海崖。

      2.柱狀節理:澎湖群島垂直的柱狀節理以小門嶼、西嶼、桶盤嶼、西吉嶼和七美島最壯觀,彎曲的柱狀節理則在小白沙嶼、員貝嶼、貓嶼及七美島等地發生。

      3.板狀裂理:澎湖的柱狀玄武岩常可見到近水平的裂理(或與柱狀節理近於直角的方向),叫板狀裂理。

()  層狀岩石的層理    Top

大多數的沉積岩形成時,常有成層的構造,叫做層理。層理厚度可以小至幾公釐,也可大過十公尺。以西嶼鄉池西村西側最有規模,而外垵村則最為壯觀。

()   褶皺    Top

岩石受到壓力推擠以後,會產生傾斜或呈波浪狀的彎曲,這種現象叫做褶皺。在內垵、七美等地可見到,但以七美的龍埕最為明顯。

三、地層層序    Top

澎湖地層層序由上而下如表列:

澎湖群島地層簡表

地質年代

地層

主要岩性

新生代

海濱堆積層

由貝殼、珊瑚碎屑、泥質黏土、礫石等組成。

湖西層

以泥層、砂層為主

漁翁島層

由三層熔岩流及兩層砂頁岩間夾交替出現;局部間夾凝灰角礫岩或集塊岩出現。

白沙層(地下地層)

以砂岩為主,間夾石灰岩,含有孔蟲化石等。

中生代

通樑層(地下地層)

以粉砂岩與砂岩為主。

花嶼層

以安山岩質的火山熔岩及碎屑為主。

參、地形景觀

一、 地形特徵  Top

()   方山地形頂面平坦而四周有陡峭崖壁圍繞。

   ()   地勢南高北低大貓嶼79公尺到目斗嶼只有14公尺,最北大磽、二磽沈入水中。

()   海岸線複雜海岸線長320公里,凹凸曲折,可分為三大類:

              1.  由海崖構成的海岸:玄武岩經差異侵蝕,抗蝕力強的成為海崖。海崖下有岩台,岩台上有崩落岩塊。

            2.  由海蝕台和珊瑚礁構成的海岸:滿潮時沈到水中,低潮時露出海面。

              3.  由沙灘構成的海岸:白沙是由有孔蟲骨骸、石英砂、珊瑚以及貝殼的碎片所組成。

二、陸上地形 Top

()   風成地形    Top

1.  風蝕地形:風力對地表侵蝕造成的地形。可分為二種情形:

(1)吹蝕作用:強風吹走地表鬆散的砂土。

(2) 磨蝕作用強風捲起沙石撞擊和摩擦岩石、地面。

2.        風積地形:風所吹起的細砂,在低窪處或背風處堆積下來的地形。如砂丘。

()   沖蝕地形    Top

降雨沖蝕所造成的雨溝和蝕溝等地形。可分為以下幾種:

1.雨溝和蝕溝:雨水流經地表形成的淺溝叫雨溝。雨溝擴大變蝕溝。

2.      :頂上有石粒或植被覆蓋的小土柱。小門橋東側海邊可見。

           3.似惡地地形:雨水沖蝕、草木不生的不透水石英砂層或泥層。小門、竹灣的石英砂層,七美頂隙的泥層。

()  風化地形    Top

高溫、強風使岩石產生變化的地形,有以下兩種:

1.  球狀風化:玄武岩受風化,表層鬆軟,像洋蔥鱗片一樣的球狀岩塊。

      2.  玄武岩受差異風化,風浪或生物侵蝕成像蜂窩的岩石。也叫貓江石。

三、岸地形 Top

()  海蝕地形    Top

受波浪、潮汐和海流侵蝕造成的地形。常見海蝕地形如下:

              1. :受波浪侵蝕而成的陡峭海崖。大都是緻密玄武岩。

       2.海蝕平台:海蝕平台:海崖受海浪侵蝕、崩退形成的平坦岩台。大都是多孔狀玄武岩或火山角礫岩。

3.海積平台:海浪帶走崩落岩塊,在低潮線堆積而成。

4.    :海蝕平台和海積平台組成。

5. :海岸受海水侵蝕變成的海溝。如風櫃洞前有海蝕溝。

      6. :海崖被海浪沖蝕而成的洞。北鐵砧嶼海蝕洞最大。貓嶼、七美、西吉、雞善嶼、都有海蝕洞,風櫃海蝕洞最有名。

      7. 海蝕拱門:岬角受侵蝕中空叫海蝕拱門。大貓嶼的海蝕拱門最大,小
門嶼鯨魚洞最有名,鎖港、山水各有一個海蝕洞。

      8. :海蝕拱門頂部掉落或海岬受侵蝕脫離陸地變成海蝕柱。錠鉤嶼海蝕柱群最壯觀。七美分岔仔(大象)、員貝石筆最有名、鯨魚洞東面、西嶼坪、馬鞍嶼、東吉嶼都有海蝕柱。

     9.    :海浪帶著石礫在海蝕平台磨蝕成的大大小小的凹穴。最大的壺穴在貓嶼海蝕平台上,壺穴數量最多的在七美龍埕。

   10. 在海蝕平台上因溶蝕作用所造成。

()   海積地形   Top

海浪把侵蝕的岩屑搬運堆積而成。主要受潮汐、波浪和洋流影響,而東北季風或颱風,會加速海浪侵蝕和搬運。常見地形如下:

1.  海灘:海濱上未膠結的砂、礫、土等堆積的地方。位在高潮線和低潮線之間的潮間帶。可分為以下兩種:

(1)沙灘:由碎屑珊瑚、貝殼和有孔蟲殼及少量的石英砂、土等組成。吉貝沙灘最
有名,山水、嵵裡、林投、望安西安村都有。

   (2)礫灘:由玄武岩的礫石組成。西嶼西海岸規模最大。七美牛母坪有砂岩礫灘。東吉和貓嶼有集塊岩礫灘。

       2沙洲:以沙為主露出水面的地形叫沙洲。最大沙洲是險礁。最有名。最有名的是新近生成仍在逐年加長中的鳥嶼『活龍灘』(澎澎灘)

      3.砂嘴:沙洲的一種。一端和海岬或沙灘相連,另一端伸到海中,吉貝島西南岸砂嘴最美。

         4.陸連島:受波浪侵蝕分離的陸塊,或原先分離的島嶼,被後來的沉積物合併成一相連的島。虎井嶼的東山和西山、湖西的南寮穚北寮、吉貝的西崁山、內垵和外垵、赤馬的牛心山、池西的仔尾半島等都是陸連島。

        ()  風化作用造成的海岸地形景觀    Top

       風化作用造成的海岸地形有以下兩種:

             1.風化紋理:含鐵鎂礦物較多的鹼性玄武岩,風化後形成的紋理。小門嶼鯨魚洞上方岩石的風化紋理最美。

          2.    :沈積岩中,經差異侵蝕長得像瘤狀,顏色比深、含堅硬鈣質或鐵質礦物的球形或橢圓形突出岩塊。

        ()  生物建造地形或生物作用造成的地形    Top

      由生物作用或生物遺骸堆積成的沉積物,而由此所形成的地形稱為生物建造地形。

      1.裾礁(又名岸礁、裙礁):直接和陸地或島嶼相連的珊瑚礁。分佈最廣的是林投到龍門、葉海域,其次是北海各島海域。

   2.灘岩:由碳酸鈣及非生物碎屑膠結的海濱沉積物。最具規模的有竹灣北岸、北寮東邊、吉貝港南邊。

肆、結語    Top

澎湖地質地形景觀豐富,海水湛藍、空氣清新。尤其是海邊鬼斧神工的的玄武岩景觀,不但是旅遊絕佳景點,也是認識澎湖最好的戶外教學場所,值得愛惜與永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