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門--澎湖地質與地形的縮影

 

小門嶼隔著『麥當勞--跨海小橋』與漁翁島相連。

小門嶼只有0.5平方公里大,

但它的地質與地形景觀是澎湖的縮影。

簡介如下:

 

1.多孔狀玄武岩:
   東海岸是多孔狀玄武岩,受到強烈的風化,多變成洋蔥狀的構造。

 

2.石英砂:
  東北台地中央有1-2公尺厚的石英砂。受到雨水侵蝕形成草木不生的惡地。

  這些石英砂應該外來漂流物沈積覆蓋在玄武岩的地表上。

 

3.砂頁岩層:
   東岸到北岸有沙頁岩層,沙頁岩層上面就是玄武岩。

   中間夾著一層厚約30公分的泥炭或炭質的黏土。

   在鯨魚洞對面的海崖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

 

4.海蝕拱門:

   鯨魚洞是小門最特殊的海蝕地形,

   這裡原來是一處海崖,

  經過海水日積月累的侵蝕以後,

  變成了一個海蝕拱門,

  在本世紀初有一條大鯨魚擱淺在這裡,

  所以就把這個地方叫做鯨魚洞,

  其實小門村的人土話叫這個洞為『窿』。

 

5.海蝕柱:  

   鯨魚洞東邊有兩個海蝕柱,

   應該是較早之前的另一個海蝕拱門崩塌所形成的。

  這裡是海蝕演變過程最好的教育場所。

 

6.殼灰岩:

  在小門國小西北邊,

  有兩條東北往西南走向的岩脊。

   長度大約有兩百公尺,

   厚度大約有3-6公尺。

  這個岩層是由石英砂和許多鈣質的有孔蟲殼膠結成的。

  因為受到嚴重的風化,

  所以變成多孔蜂巢狀。

  當地人叫貓孔石(貓是不平整的意思,不是動物的貓)

  這個岩層裡可以發現鹿骨、鹿角等化石。

 

7.鐵質石英砂岩:

  這種岩石是由石英砂和褐鐵礦膠結在一起,還蠻堅硬的,

  居民 常用它來圍成防風的菜園。

 

8.小門嶼層:

   在小門國小西邊,

   由上層的殼灰岩和下層的鐵質石英砂或疏鬆及的沙泥岩構成的岩層

   這種地層以小門最完整,所以特別叫做小門嶼層。

 

9.漁翁島層:
  
標準的漁翁島層是三層玄武岩流間夾兩層砂 頁岩

   小門嶼其它的地層和漁翁島層相似, 

   小門嶼的東邊可以看到上面是柱狀玄武岩,

  下面是多孔狀玄武岩,

   再下面頁岩、角礫岩。     

10相關網頁:

小門國小
小門嶼地層研究

11.小門地質館--一個很棒的旅客服務中心

 

有一個心如的心情世界網站

 

介紹了澎湖本島北環之旅--小門地質館(可點選

去參觀之前 

也可以先上去瞧一瞧! 

參觀的時候, 

可以看小門地質館的摺頁介紹 

有更詳細的說明。 

導覽人員也可以為我們做詳細的解說。 

希望師生能有一趟感性與知性兼具的 

小門地質館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