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澎湖蕨類

壹、蕨類概說 貳、蕨類在澎湖的生長環境
參、澎湖蕨類生長概況 肆、澎湖蕨類面臨的隱憂
附錄:澎湖蕨類植物踏查(陳仁和增)  

壹、蕨類概說

  『蕨』存在地球上約有4億年,日本學者又稱為「羊齒植物」,由於歷史悠久被稱為是『活化石』。在構造上,具有原始的維管束構造,繁殖方式不會開花結果,除了用無性生殖的方式,來增加植株數量外,還會以有性生殖的繁殖方式,進行世代交替的過程:以孢子囊生長孢子,利用囊裂開時的彈力,以輕小的身影,數量眾多的優點,隨著風力、水力的流動及附著動物皮毛上,四處散播孢子,等到適合生長的環境,孢子會先萌發成原葉體,再長出配子體,產生雌雄配子,結合產生新的『蕨』個體。
  『蕨』在地球生物演化的過程中,一度是地球的優勢植物,現在雖然到處可以見到蕨類,但與其它維管束植物競爭,卻已經居於劣勢,優勢不再;一般而言,陰暗、溼熱的環境是它的最愛,就植株的構造來說,因為缺乏強韌的木質部支撐,爭取陽光的高度時,比不過維管束植物,吃虧不少;在繁殖方式,因為沒有開花結果的機制,在保護種子與基因交換的功能方面,也是居於演化劣勢地位。因此在競爭演化過程,逐漸被會開花結果的維管束植物所取代,生長環境大幅被限縮在局部區域。

貳、蕨類在澎湖的生長環境UP

  臺灣的蕨類約有六百多種,大部分的蕨類較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澎湖因為沒有高山阻擋,氣候環境是少雨與多鹽,全境高大的維管束植物已經少見,對喜歡濕熱環境的蕨類植物而言,實在缺乏立地生存的條件(圖1)。

(圖1:澎湖係為方山地形,無聳立高山,季風強盛,無法孕育高大植物。)

參、澎湖蕨類生長概況UP

  澎湖有蕨類植物嗎?在洪國雄老師所編著的『鹹水煙下的澎湖植物』中,登載有10種:
1、鐵線蕨   2、台灣木賊    3、全緣貫眾蕨
4、水蕨     5、闊片烏蕨    6、傅氏鳳尾蕨
7、鱗蓋鳳尾蕨  8、密毛小毛蕨    9、栗蕨
10、槐葉蘋
  和台灣互相比較,真可謂數量稀少,但只有上述幾種嗎?因此就展開深入的野外實地調查。為了認定是否為在澎湖新發現種類時,先將園藝栽培種類排除不列入,再確立標準如下:能在無人為照顧環境下生存、能夠自然繁殖下一代。而探查的地點大致如下:

一、野外溼地與沉積岩層。(圖2)

(圖2:沉積岩層蘊含許多水分,較有機會發現蕨類在此成長。)
二、田地中的水井壁。(圖3)

(圖3:硓古石所砌成的水井內壁,因為潮溼且局部日照,是蕨類喜愛的棲身之地。)
三、硓古厝的牆壁。(圖4)

(圖4:硓古厝的立牆面,因為蓄有水分與空隙,也是蕨類喜歡出現之處。)

  雖然田地中的水井壁與社區古厝牆壁,都是人工建築物,可能引發有人為干預的爭議;但一般人都把蕨類視為『雜草』而加以拔除,基於不會有人故意養『雜草』的理由,而仍然列為野生的範圍,加以記錄在內。
  到目前為止(2007年8月),大致完成澎湖有人居住島嶼的實地調查作業,無人島嶼也進行部分探查,但因個人能力與時間因素,無法進行地毯式搜索調查,所以資料難免有所疏漏,有待日後增列與補齊。
  現有的蕨類名稱,是以農委會所出版的『台灣維管束植物』第壹卷,為主要參考依據。其中『槐葉蘋』原本有發現紀錄,但在調查中,現有的澎湖野外淡水環境中,幾乎沒發現到蹤跡,加上台灣也近乎絕跡,且水族種類,如人厭槐葉蘋,生長茂盛,因此將『槐葉蘋』改列水生植物,蕨類植物中不進行介紹。增加種類如下:
1、海岸擬茀蕨   2、腎蕨       3、毛葉腎蕨
4、粉葉蕨      5、日本金粉蕨   6、鳳尾蕨
7、大金星蕨     8、箭葉鳳尾蕨    9、毛蕨
10、小毛蕨     11、野小毛蕨

肆、澎湖蕨類面臨的隱憂UP

  但澎湖蕨類的生長環境卻存在有相當隱憂:
一、由於『蕨』類在一般人的眼中,以『雜草』視之,經常會被砍除。例如:大金星蕨只有一株,它的枝葉常被修剪,幸好還沒被根除而絕跡。(圖5)

(圖5:圖中的大金星蕨,三不五時會被修剪,原因是會阻礙通道。)
二、許多蕨類是在老舊牆壁上生長,當基於安全理由拆除重建及道路拓寬時,生命亦隨之消逝。(圖6)

(圖6:這條巷道已經拓寬為6米柏油道路,當然圖中的鱗蓋鳳尾蕨也消失無蹤。)
三、部份種類:如日本金粉蕨、粉葉蕨、箭葉鳳尾蕨、大金星蕨、毛蕨的植株,生長環境幾乎是在古厝中,只集中一二處,如果房屋一經拆除,這些蕨類則轉瞬消失,其生命處於岌岌可危之境。(圖7)

(圖7:您認為這棟古屋還能維持多久?這裡是唯一的箭葉鳳尾蕨生長地。)
四、生長在田地水井壁中的蕨類,則因為抽水馬達的大量使用,不再人工取水,使得井壁水分的來源減少,讓井壁上蕨類的存活機會降低;加上廢耕地增加,井口被雜草覆蓋,使蕨類吸收不到陽光,生存條件大為降低;再來為了安全理由,怕人不小心摔落廢棄的井中,井口加上蓋子,使得蕨類無法吸收陽光,而喪失生存空間。(圖8)

(圖8:路邊的水井,為了防止人們不小心掉落,用簡易木架防護,稀落的陽光仍為蕨類保持一線生機,但全部封住的呢?)
  雖然蕨類植物在澎湖生育地狹小,族群也少,但因非屬保育物種,自然被人們忽視;但在追求多樣化生態環境之時,澎湖消失的蕨類,也是生態資源的一大損失,因為在如此惡劣的成長環境中,尚能安身立命,確屬難能可貴,要以何種態度來面對這些嬌貴的『蕨』代佳人,確實是個值得探討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