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竹灣林地寫作大綱及前置作業
竹灣國小校長
陳仁和
撰稿
壹、寫作大綱 | 貳、訪談紀錄 | 參、蘇轍超然臺賦並序解說 | 連結走訪竹灣林地 |
「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漁者知澤,安於其所而已!」(宋.蘇澈 超然臺賦並序)
一、滄桑造林史(資料來源:續修澎湖縣志卷五物產志)
二、村民的禁地
(竹灣有西嶼最大的人工造林地,社區的居民很少有機緣會進入林地)
訪 談 人:竹灣國小校長 陳仁和 受訪人:許技士乃輝兄 訪談時間 :2009年2月12日 下午14:30 訪談地點:於澎湖造林工作隊辦公室 1. 竹灣林地及西嶼其它林地位置及面積大小?有無林地區域分布圖可參考。 略,詳本文。 2. 竹灣林地及西嶼其它林地樹種?其樹種之轉變為何? 木麻黃à小葉南洋杉、無葉檉柳、白水木、黃槿、水黃皮、台灣海桐、巴西乳香等。 3. 竹灣林地及西嶼其它林地何年開始造林? (1)1986-1988徵收私有地 跨海大橋南à垃圾場 (2)80年以前種木麻黃,80年以後改種無葉柳等。
4.
竹灣林地及西嶼其它林地歷年共造林幾次? (2)2001-2004種竹灣合界林地48公頃 (3)2007-2008種竹灣垃圾場林地21公頃
5.
目前造林方式為何?和以前的造林方式有何不同?
6.
造林地之土地如何取得?公有地或私有地?
7.
造林地之水源如何解決?挖掘水塘或水溝?以車子載送澆灌?造林後是否需經多次澆水? (2)三、四年後沖洗鹹水煙。 8. 造林地之養護方式?防風網之構造?材質? (1)林道:通常為開始造林時以怪手整平。之後則為定期割草。 (2)割草:一年三次,第一次3旬下旬à4月;第二次7月-8月(多雨則提早到5-6月);第三次10月 (3)防風:防風網、支撐材、布條綁樹上 9. 造林之效益為何?涵養水源?防風?土壤保護? (1)較密之林地有防風效果。
(2)對微氣候之改變有幫助。使放深水井水源較不缺乏。
10.
竹灣林地及西嶼其它林地還會繼續造林嗎?
11.
造林區有無觀光效益?
12.
西嶼行道樹種植時間、樹種、數量及位置?
13. 菜園林區規畫為森林公園之構想及做法為何?(此為參考報紙內容所整理, 非訪問內容紀錄)
(2)土地面積:140公頃 (3)土地來源:大多是從軍方承接的國有地。 (4)原有優勢: 園區內林相生長茂密,地域生態資源豐富,涵括海岸、溼地、湖泊及林地,並具有特之動植物相,包括哺乳類的蝙蝠、昆蟲類的黃蝶、紋白蝶、背條土蝗、爬蟲類的守宮、蓬萊草蜥、麗紋石龍子、鳥類的鷸科、鷺科、雁鴨科、燕鷗科等。極具休閒觀光開發潛力。 (5)目標: 將分短、中、長期,以休閒、教育、保育、觀光為目標,做整體性、系統性、主題性之規劃,初期目標預計在2009年底前呈現。 (6)做法:
A.林相疏植: B.步道兩旁草皮、草花等植栽。
C.小公園:
14.
造林的經費由哪個單位編列?
15.
目前造林隊有多少人員?負責人為誰? (2)隊長由鍾慶煌先生兼任(九職等以上) 技正1人:林錦德先生 技士2人:許乃輝先生 技工:4位 副隊長由林務課長宋啟禎先生兼任。林務課兼任7人。 16. 澎湖造林工作隊有無出版品供民眾參考? 請洽林務課,造林工作隊無出版品。
17.
林務局與造林工作隊之關係為何? 18. 其它
參、蘇轍超然臺賦並序解說(含原文、何謂超然、 蘇軾超然台記) UP 一 、超然臺賦並序 資料來源:http://baike.baidu.com/view/1970946.html?tp=5_01 宋熙寧七年(1074年)秋,蘇軾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東諸城)。 次年八月修葺城北舊台,並由其弟蘇轍題名為超然台,並作《超然臺賦並敘》讚之。 後引發蘇軾《超然台記》橫空出世,成就千古名篇。 《超然台賦並敘》 【原文】 子瞻既通守餘杭,三年不得代。 以轍之在濟南也,求為東州守。 既得請高密,其地介於淮海之間,風俗樸陋,四方賓客不至。 受命之歲,承大旱之餘孽,驅除螟蝗,逐捕盜賊,廩卹饑饉,日不遑給。 幾年而後少安,顧居處隱陋,無以自放,乃因其城上之廢台而增葺之。日與其僚覽其山川而樂之,以告轍曰:“此將何以名之?”轍曰:“ 今夫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漁者知澤,安於其所而已。其樂不相及也,而台則盡之。天下之士,奔走於是非之場,噶於榮辱之海,囂然盡力而忘反,亦莫自知也。而達者哀之,二者非以其超然不累於物故邪。《老子》曰:‘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嘗試以‘超然’命之,可乎?”因為之賦以告曰:東海之濱,日氣所先。 巋高台之陵空兮,溢晨景之潔鮮。幸氛翳之收霽兮,逮朋友之燕閒。 舒堙鬱以延望兮,放遠目於山川。 設金罍與玉斝兮,清醪潔其如泉。奏絲竹之憤怒兮,聲激越而眇綿。 下仰望而不聞兮,微風過而激天。 曾陟降之幾何兮,棄溷濁乎人間。倚軒楹以長嘯兮,袂輕舉而飛翻。 極千里於一瞬兮,寄無盡於雲煙。 前陵阜之洶湧兮,後平野之湠漫。喬木蔚其蓁蓁兮,興亡忽乎滿前。 懷故國於天末兮,限東西之險艱。 飛鴻往而莫及兮,落日耿其夕躔。嗟人生之漂搖兮,寄流枿於海壖。 苟所遇而皆得兮,遑既擇而後安。 彼世俗之私已兮,每自予於曲全。中變潰而失故兮,有驚悼而汍瀾。誠達觀之無不可兮,又何有於憂患。 顧游宦之迫隘兮,常勤苦以終年。盍求樂於一醉兮,滅膏火之焚煎。雖晝日其猶未足兮,俟明月乎林端。 紛既醉而相命兮,霜凝磴而跰 躚。馬躑躅而號鳴兮,左右翼而不能鞍。各雲散於城邑兮,徂清夜之既闌。惟所往而樂易兮,此其所以為超然者邪。 ( 躚ㄒ ㄧㄢ 原作足鮮,足鮮為躚之或體)二、 何謂超然?資料來源:http://www.zcinfo.net/crt/sf/200604/18548.html
上引蘇轍文章說到的山居者、林居者、耕者、漁者皆“安於其所”。他們是自食其力的勞動者,長時間習慣于自己的勞動生活。就他們各自從從事的勞動來說,他們不為所累。他們與日夜馳逐於名利之場、為物所累而不自知的士人不同。但是,由於長時間以來他們勞動規模的狹小和單一,眼界受到了限制,他們之間
(如耕者與山居者、林居者、漁者之間)難得溝通,思想不易交流。如果是站在密州城墙已經建成的超然台上,看到南邊出没隱現、若近若遠的馬耳山、常山,東邊秦代人盧敖升仙得道的盧山,西邊姜太公、齊桓公活動過的穆陵關,北邊淮陰侯韓信建立過奇功的濰水,那就會令人感到,天地原來如此寬闊,山川原來如此神奇多姿,狹隘的習性會因此逐漸改變,心胸為之闊大。這就是我們啟示“超然”意義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即我們不僅要從士人日夜奔走的名利場中解脱出來,還要從勞動者習慣的狹小天地中解脫出來,盡情領略大自然恩賜給我們的雄奇山川和我們祖先長期創造的輝煌文化,極大地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超然廓然。這就豐富了老子所說的“超然”的内涵,是蘇轍創造性的發揮。《蘇軾文集》卷66《書子由超然賦後》稱贊蘇轍的文章精確、高妙,就是因蘇轍把他要說的話深刻地表達出來了。
只有把這兩點結合在一起,才是完整意義上的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