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岩之鄉

參考資料庫 
 
首頁 
欣賞玄武岩 
攀登沙頁岩 
深入虎目滬 
環遊陸連島 
前進採石場 
參考資料庫 
計畫和週記 
作者和信箱 

 

1.澎湖的海岸地形講義

2.澎湖的石滬講義

3.池西的地質地形講義

4.參考書一覽表

 

1.澎湖的海岸地形講義資料來源:林長興等(1991)。澎湖群島之地質與地形 回頁首

()海蝕地形有哪些?                                編輯:陳仁和

1. :受波浪侵蝕而成的陡峭海崖。大都是緻密玄武岩。

2.海蝕平台:海崖受海浪侵蝕、崩退形成的平坦岩台。大都是多孔狀玄武岩或火山角礫岩。

3.海積平台:海浪帶走崩落岩塊,在低潮線堆積而成。

4.    :沿海岸的階狀地形。 因海準面相對下降,原有波蝕棚、海蝕台或堆積台離水而成。

5. :海岸受海水侵蝕變成的海溝。

6. :海崖被海浪沖蝕而成的洞。

7.海蝕拱門:岬角受侵蝕中空叫海蝕拱門。

8. :海蝕拱門頂部掉落或海岬受侵蝕脫離陸地變成海蝕柱。

9.    :海浪帶著石礫在海蝕平台磨蝕成的大大小小的凹穴。

10. 在海蝕平台上因溶蝕作用所造成。

()海積地形有哪些?  

1.海灘:海濱上未膠結的砂、礫、土等堆積的地方。可分為以下兩種:

  (1)沙灘:由碎屑珊瑚、貝殼和有孔蟲殼及少量的石英砂、土等組成。

  (2)礫灘:由玄武岩的礫石組成。

2沙洲:以沙為主露出水面的地形叫沙洲。

3.砂嘴:沙洲的一種。一端和海岬或沙灘相連,另一端伸到海中。

4.陸連島:受波浪侵蝕分離的陸塊,或原先分離的島嶼,被後來的沉積物合併成一相連的島。

()風化作用造成的海岸地形景觀有哪些?

1.風化紋理:含鐵鎂礦物較多的鹼性玄武岩,風化後形成的紋理。

2.    :沈積岩中,經差異侵蝕長得像瘤狀的球形或橢圓形突出岩塊。

()生物建造地形或生物作用造成的地形有哪些?   

1.裾礁(又名岸礁、裙礁):直接和陸地或島嶼相連的珊瑚礁。

 2.灘岩:由碳酸鈣及非生物碎屑膠結的海濱沉積物。

2.澎湖的石滬講義  資料來源:洪國雄(1999)。澎湖的石滬  回頁首

1.石滬是什麼?                                                                                 編輯:陳仁和
 
石滬是漁民在潮間帶用石頭圍成的捕魚陷阱。

2.石滬為什麼能捕到魚?
  漲潮時,石滬淹沒了,魚兒游到石滬裡;
  退潮後,石滬的水淺了,裡面的魚游不出去。
  漁民就可以在石滬裡捉魚了。

3.澎湖有多少石滬?
澎湖共有574座石滬。
石滬數量前三名:吉貝88座,
小池角49座,通梁33座。

4.石滬的樣式有哪些?
(1)雙房石滬:有兩個滬房和左右伸腳。如七美雙心石滬。
(2)單房石滬:有一個滬房和左右伸腳。如小池角虎目滬。
(3)弧形石堤:外形像弧,又稱畚箕滬。小池角其它的滬都是。

5.石滬的構造有哪些?(以小池角虎目滬為例)
(1)滬房:圍成弧形的石牆。是魚群聚集的地方。
(2)伸腳:連接滬房的石牆。用來引導魚進入滬房。
(3)陸連:與陸地相連的伸腳。
(4)滬彎:伸腳最尾端向內彎的部分,引導魚往滬房游。
(5)滬門:滬房的入口。
(6)魚井:建在陸連伸腳頭,用來放魚和網的井。
(7)階梯:在魚井旁,方便進入石滬。

6.什麼地方適合建石滬?
(1)要有石材:通常使用玄武岩。
(2)潮差要大:集魚效果比較好。
(3)風浪要強:魚容易被驅進去。
(4)礁棚要大:較有地方來建滬。

7.什麼時候是巡滬的好時機?
(1)冬天比夏天好:因為強風送魚進滬的機會較大。
(2)大潮比小潮好:因為水流快、潮差大,魚較會入滬。
(3)大潮兩段時間:農曆28到初4、農曆12到18。

8.石滬裡曾經捕過什麼樣的漁?(俗名後面是中名)
01丁香(灰海荷
魚昷 )、02白鱙、03黑鱙(印度小公魚)、
04臭肉(臭肉
魚昷)、05青鱗(黑尾砂魚丁)、06梳齒(中華鰆)、
07花煙(巴鰹)、08竹午(紅甘
魚參)、09巴攏(銅鏡魚參)、
10象耳(臭肚魚)、11鮸(鮸魚)、12兵葉仔(斑都
魚畐   )、
13四破(拉洋
魚參)、14學仔(扁鶴魚箴 )、15水尖(斑魚箴 )、
16邦伍(花耳雞魚)、17雞魚(三線雞魚)、18伊歪仔(四線雞魚)、
19垵米(奧奈鑽嘴)、20烏尾冬(雙帶烏尾冬)、21烏仔(大鱗鯔)、
22白帶(白帶魚)、23刺規(六班刺河魨)、24定鱗(南洋銀漢魚)、
25沙毛(鰻鯰)、26青嘴(青嘴龍占)、27柔魚(扁魷)、
28墨賊(甲殼烏賊)、29鱠仔(玳瑁石斑)、30開基(蘭勃鮀魚)、
31厚殼仔(光鰓雀鯛)、32加撥婆(六線雀鯛)、33錢鰻(鯙類)、
34燕仔(魟類)、35沙魚(鯊魚類)、36龜壁(海龜類)等。

9.石滬褒歌:(本校校友洪敏聰創作)
石滬雖然疊堅固,大風起湧難免倒;
巡魚巡滬愛兼顧,若無大隙就叫苦。
 

10.石滬民謠:
天黑黑,欲落雨,阿公仔夯石頭,欲疊滬。
疊啊疊,巡啊巡,巡著一尾貓仔魚,五斤五。
阿公仔要煎鹹,阿婆仔要牽粉,兩個夯刀切來分。
阿公仔減八兩,阿婆仔漲半斤,兩個歡喜笑口文 口文 。 

3.池西的地質與地形 資料來源:林長興等(1991)。澎湖群島之地質與地形 回頁首

 一、 大粿葉的柱狀玄武岩                                                                                     摘錄:陳仁和

1大粿葉產業道路西北側的採石場:

  有非常壯觀的柱狀節理及板狀裂理的玄武岩,是戶外教學的好場所。

2.大粿葉港口的海蝕平台上

有數個直徑約3~5公尺的似圓形小火口;附近的玄武岩被風化與侵蝕十分厲害。

二、 池西的陸連島

1.在池西村(小池角)南側至赤馬(緝馬灣)間的學仔尾半島:

是一海蝕殘留的岩塊,周圍海蝕平台廣闊,是一由珊瑚屑相連的小小陸連島。

2.海蝕平台的玄武岩晶洞:

含有多量黃色的白條花紋的文石,是澎湖最早發現文石地區之一,現仍存有五公尺見方豎坑一個,名叫「文石窟」。

三、 池西的柱狀玄武岩 

1在池西村附近:

  海崖多為柱狀玄武岩,玄武岩熔岩流,形成一熔岩台地。

四、 池西的沙頁岩互層   

在池西村南側至赤馬一帶:
有頁岩層,厚約四十公尺,層理十分明顯, 非常壯觀。岩層在赤馬村附近消失,到內垵又露出,岩層間偶有貝殼及砂棒的生痕化石。此段砂頁岩是澎湖地區分布最廣、最厚的沈積岩。
 

4.參考書一覽表                       編輯:陳仁和        回頁首

1.林長興等(1991)。澎湖群島之地質與地形。澎湖縣:馬公國中。

2.洪國雄(1999)。澎湖的石滬。澎湖縣馬公市:澎縣文化。

3.洪國雄(1997)。鹹水煙下的澎湖植物。澎湖縣馬公市:澎縣文化。

4.洪國雄(2000)。澎湖海邊常見的生物。澎湖縣馬公市:澎縣文化。

5.王鑫、馮治華(1991)。澎湖的地形景觀。台北市:觀光局。

6.王鑫(2004)。台灣的特殊地景--南台灣。台北市:遠足文化。

7.陳文三(1997)。岩石入門。台北市:遠流。

8.林俊全(2001)。台灣地形傑作展。台北市:遠流。

9.陳尊賢(2002)。台灣的土壤。台北市:遠足文化。

10.鄢定麗(2002)。好玩的岩石-探訪岩石家族,尋找自然寶庫。台北市:泛亞國際。

 

 

[首頁][欣賞玄武岩][攀登沙頁岩][深入虎目滬][環遊陸連島][前進採石場][參考資料庫][計畫和週記][作者和信箱]

 澎湖縣西嶼鄉池東國民小學  Chih-Dong Primary School   

www.cdps.phc.edu.tw